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民间丧葬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民间丧葬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庆葬礼风俗?
一、改装、抹汗
家里家人(以老年人为例子)快过世的情况下,在断气以前,由家里家属为老年人清理人体,称为“抹汗”,浑身上下用湿帕子抹一遍。家人断气后,就立刻换掉衣服裤子,由于遗体肌肉僵硬后穿着打扮十分艰难。衣服裤子穿三层。
二、落气、停丧
在重庆地区,人死后最终一口气落下了,称为落气,即心脏停止跳动的含意。当一个人被明确落气以后,旧俗会马上烧“落气钱”(冥币)。然后举办停尸典礼,要把老年人的尸体放到一块木工板上。把木工板放置正屋中间,木工板下由二根高凳子支撑点。在木工板下置放一盆水,水槽上放一个米筛或筲箕等物品,米筛上再置放一个菜灯油。俗话说得好:“菜灯油烤背,工作都做完了。”表明人的一生告一段落了。
三、报丧
老年人断气后,马上放爆竹,以告之村内的亲戚朋友,人死了。亲朋好友隔壁邻居便会回来帮助。再根据其他方法(通电话、托信等)告之远处的亲朋好友,请她们回来吊丧。 守夜、赶丧、哭丧。报丧以后,孝男孝女应穿上丧服。
重庆吊唁礼节?
1、严格守时
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务必守时,可以提前到场等候,但绝不能迟到,这是对死者及其家属基本的尊重。吊唁者态度和表情保持严肃,动作要自然,这样会显示出您的真诚。
2、注重服装
男女均应选择黑、蓝等深色服装出席,男士可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口红,不戴亮色围巾或帽子。尽量不要佩戴饰品,如需佩戴可考虑素色且尽量不要外漏。
3、关怀遗孀
关怀和安慰对于死者亲属是很必要的,但在措辞表达上仍应注意。作为慰问,一般可以说“请节哀顺便”或“请保重好身体”等。应尽量避免嚎啕大哭等过分表达悲伤的行为举止,以免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
4、言辞收敛
葬礼会场庄重肃穆,吊唁者言辞应收敛,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示出诚意和风度。葬礼本身的凝重感和沉痛氛围,要求人们言行格外谨慎,如果细节上稍有不注意就可能给死者家属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千万不可有所懈怠。
5、不能询问死因
慰问丧属时,应当坦承自己的震惊、惋惜和哀悼,切忌矫揉造作。同时,应注意不可询问逝者的死因。
重庆人怎么拜见逝者?
重庆丧事礼仪动作之——作揖、叩首
在我们重庆民间办丧事,有一个常见的礼仪动作就是作揖。好多年前,作揖者穿长褂,又称大褂子。作揖拱手是弯腰下垂,大褂子抱着作揖着的屁股,因此我们这里有一个歇后语叫作“穿大褂作揖——不现(限)腚(定)”。现在人们的服饰有改变没有再去穿大褂子了,只有不管穿什么上衣都可以去行作揖大礼了。
作揖又分深揖和浅揖两种。深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双臂下垂——至膝盖处双手合拢,左手包右手抱拳——缓缓直身,双手抱拳上移——抱拳高至眼眉止——释拳,双臂下垂,站立。深揖一般是给长辈所用。
浅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从膝盖以上起,双手抱拳——直身,抱拳至胸前止。浅揖是给同辈或小辈所用。叩头,动作为:站立——先右脚后撤,屈膝下跪——后左脚后撤,屈膝下跪——上身挺直,双臂下垂——上身前倾弯下,
叩首即是叩头,我们重庆也称作磕头,低至将要触地,双手前移伏地——抬头,上身挺直,双臂下垂——或左脚前移站起,右脚跟上站立;或再叩头,依行礼套路确定。在丧事行礼仪式上,有的是叩首三次,有的是四次。行大礼还有“六揖九叩”、“二十四拜”或者“四十八拜”,有的还行“什么什么拜倒扒皮”等。对于至内亲戚在行大礼时往往是“以头代揖”,也就是在行大礼仪式过程中只给逝者叩首不作揖,以显示尊重与庄重。
在我们这里还有对于来行礼者能不能行“二十四拜”或者什么大礼来显示有知识水平。如果行礼者姿势规范,也显示礼仪仪表有点传统的“美”,这样在事毕以后,街坊邻里会相传某某某的二十四拜好。不光年轻男性在学习模仿,就连有的地方女青年也在一定的场合来学习模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民间丧葬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民间丧葬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