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回娘家过年放鞭炮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回娘家过年放鞭炮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方过年习俗十条?
北方人过春节的习俗
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
2、赶年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临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中置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
3、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在大扫除的同时,有些家庭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购置更多的东西,也代表了除旧迎新。
4、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5、杀年猪
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6、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儿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有的人家还会在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买新车回家有必要在娘家放炮吗?
我觉得没必要,不管是婆婆家还是娘家都没必要,就算是买的劳斯莱斯也没必要放鞭炮,做人还是低调点好,现在的家庭只要是成年人几乎是人手一辆了,放鞭炮买车会让别人笑话的,而且鞭炮不是随意放的,首先从安全上来说有安全隐患,还有就是放鞭炮也不是什么事都放的,过去农村盖房子上梁放鞭炮,现在是开发商盖楼房是开槽的时候放鞭炮,还有就是结婚的时候放鞭炮,再有就是过年好时候放鞭炮,哪有买个车就放鞭炮的
买新车回家没有必要在娘家放炮的,因为现在老百姓生活都好了,家家都能买起新车的,所以买新车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就没有必要回娘家放炮,这样会让人说你这是买新车显摆了,会在你背后说你闲话的,所以没必要,回娘家放炮庆祝买新车,
晋中武乡有送嫁风俗?
武乡民间,结婚嫁娶有“乱媳妇”习俗,这种习俗从何沿起,无从考究。不过,听人们说,在旧社会有这种风气,“乱熄妇”,意即戏趣逗乐新娘,具有恭贺喜庆色彩,“乱媳妇”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一、入洞房前
当娶亲队伍归来时,不论新娘骑马、坐骄、乘车哪种形式行至婆家门前乱媳妇便开始了。乱的年轻人多为新郎的同事、同学、同龄人,他们将媳妇从马上,轿里或车内先揭去红盖头,彰显出新娘形象,然后胁迫新郎将新娘背或抱起进大门。这时鞭炮声声,鼓乐齐鸣,一片欢乐气氛,看热闹的人们喜笑颜开。新郞背或抱起新娘在人群里挤着进门,年轻人推推搡搡,你拖我拽,不是将媳妇拖了下来,就是让新郎抱着媳妇转圈子,有的还特意逗乐媳妇,小后生们有的要鬼脸,故意制造进门难度,不让他(她)俩一帆风顺。围的不透风的婶子大娘闺女媳妇众乡亲们,笑的前仰后合。好不容易进了大门行至院中。进洞房门又遇到了难关,年轻人在洞房门前门楣上方故意插朵鲜花,有一定高度,让新郎抱起新娘摘取,新郞新娘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鲜花总算摘取进了洞房。爆竹声也随之停了下来。
二、入洞房后
入洞房后,乱熄妇又形成高潮,过去,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窗户多为花格窗棂,娶媳妇时,花格窗上糊白毛纸,四角贴有云头窗花。当新娘一进洞房门,年轻人马上扯窗纸,把有窗格里的纸全戳透,也有人用力过猛,甚至将窗格木条给戳坏的也很不见怪。据说,戳穿窗户纸是好事。否则还显得不吉利呢,在武乡中西部认为,戳透的窗纸三天内不能糊,解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窗户改装成刻安玻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农村住宅赶向城镇化,门窗宽大,全部双层玻璃安装,扯窗纸习俗渐渐消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回娘家过年放鞭炮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回娘家过年放鞭炮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