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七夕的十大雅事,乞巧节传统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04 20:08 点击:6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乞巧节传统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乞巧节传统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夕的十大雅事?

七夕的习俗:

1、穿针乞巧

民间每逢七夕,妇女都要做对月穿针等针线游戏,向织女乞求智巧,称“乞巧”。

2、拜魁星

俗称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间谓“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在这一天都会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试顺利。

3、喜蛛应巧

将蜘蛛装在盒内,以是否结网为标准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得巧者无不欢天喜地,未能得巧者往往沮丧叹息。

4、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5、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6、晒衣晒书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7、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8、供奉“磨喝乐”

古时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9、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10、拜织女

七夕拜织女,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乞巧节是在农历的几月几日。即多少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始于汉朝,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来又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这一天,民间有穿针乞巧、拜织女、染指甲、吃巧果等习俗。

农历七夕节的风俗?

七夕节习俗众多,主要有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斗巧、乞求姻缘、游七姐水、种生求子、储七夕水、为牛庆生、七巧贡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观星、听悄悄话、净水视影、结红头绳、姑娘洗发、晒书晒衣、结扎巧姑、玩磨喝乐等。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也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月初七七夕节:看民间都有哪些风俗1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晒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乞巧节传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乞巧节传统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