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来历内涵,家乡的一种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05 23:26 点击: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乡的一种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乡的一种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来历内涵?

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及历史渊源及其内涵:

守岁

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

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来历内涵,家乡的一种习俗 - 星座运势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我的家乡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我的家乡的风俗有:
1、歌舞游艺方面
广西境内各少数民族都以爱唱且擅唱山歌闻名。山歌应用广泛,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举凡节日庆典、恋爱求偶、娱乐礼仪,大多以歌声相伴随。特别是哺育了歌仙刘三姐的壮胞山乡,素有“歌海”之称。壮乡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歌抒,每逢三月三,各歌抒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八桂少数民族不但能歌,而且擅舞。舞蹈内容大多反映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苗、壮、侗、水、瑶等族人民喜爱的芦笙舞,手持芦笙,边奏边舞,舞蹈动作偏重脚部,多走矮步,快速踢脚,节奏明快流畅,表现出很高的舞蹈技巧。如壮族的师公舞、蚂蜗舞、春堂舞、扁担舞、采茶舞、绣球舞等,都千姿百态,风情各异。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也为广西各族人民增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侗胞壮胞争先恐后“抢花炮”。壮侗苗瑶斗鸟会妙趣横生,壮戏、侗戏、毛难戏着装各异,唱腔多样,具有浓厚民族特色。诸如此类的娱乐活动难以细数,它们集娱乐性、竞技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既可娱人又可自娱。

2、岁时节俗方面
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壮族就有“三月三歌圩节”、气氛热烈,游人置身于节日中,可观可赏,可歌可舞,旅游开发潜力最大。还有壮族的“蚂蜗节”等宗教性节日,气氛独特,场面壮观,娱乐表演项目多,原始意味浓厚。

3、仪礼活动方面:
广西境内各少数民族大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开发民族礼仪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文化传统作保证。八桂婚俗干姿百态,具有深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柳江壮族婚礼得唱哈哩歌,以牛车接亲,撒五谷进家门。象州壮族婚礼得由舅爷开茶、烧娘送、敬娘送。

家乡的风俗习惯?

安徽过年习俗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乡的一种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乡的一种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