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习惯,家里有这七种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06 13:42 点击: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里有这七种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里有这七种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月初七七夕节:看民间都有哪些风俗1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晒衣

宁波请菩萨都摆什么菜?

先去卖香烛店去买码,一般买三张:“太平码、发财吗、平安吗”,(都印有菩萨的纸)还要买香及大红蜡烛,还有挂锭,均放在八仙桌的前面,酒蘸里三杯干茶叶,六杯酒,三小碗白米饭,八碗素菜,豆腐、烤麸、黄豆芽、冬笋、花生、青菜、油豆腐、发芽豆。

点心:黄金团一盆、年糕一墩。

水果:香蕉一坨、菠萝一只。等香及蜡烛烧完,把三张吗与挂锭一起烧掉。

宁波民间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重要事项,有请菩萨的民间习俗。

那么,当地请菩萨都需要摆故哪些菜呢?

通常需要十六盆菜:

一是,素菜类。比如年糕,花生,粉丝,豆腐,红枣,烤麸,苹果,甘蔗,其他糕点等。

二是,荤菜类。带排骨猪肉(熟),全鸡(熟),虾(熟),带鳞鱼类(生),咸呛蟹,墨鱼(熟),鸡蛋(12只)。

冷食习俗?

俗语说:“一百零五,上坟添土。”意思是说: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天,需要上坟扫墓。

这一天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被称之为“寒食”。

唐代曾经以政令的形式,将扫墓固定在寒食节。

随着时代变迁,寒食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把寒食扫墓祭祀的习俗收归名下。

寒食节也就渐渐不为人知。

七种习俗

1、吃冷食传说介子推在寒食这天被烧死在山上。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食。

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2、祭祀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

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

民众、官府、皇家都会在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

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4、踏青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

踏青也叫踏春。在春天到来之际,欣赏美景,开阔心情。5、秋千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

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

本来是宫中嫔妃最爱。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为民间习俗。

6、咏诗苏轼曾写《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抒发自己被贬的落寞之情。

在寒食这天,人们见景生情,感慨颇多,所以传世的诗歌也很多。

唐宋两朝,有四百余首流传于世。7、净肠寒食节可以多吃春菜。

一方面是可以出去走走,锻炼身体,调节情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里有这七种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里有这七种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