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添丁点丁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农村添丁点丁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正月十五添丁点灯风俗?
风俗由来如下:
“添丁点灯”是桥头新春古老民俗,凡在前一年出生的男丁,照例要在今年春节期间热热闹闹地举办“点灯”仪式。而从年初三开始,父辈们就忙着来到桥头老街采购“点灯”用品,因此,每年的年初三,桥头老街就会出现一队队挑着斗谷篮来买灯公的父辈们。
“点灯”仪式上不可缺少的用品有灯笼、灯公、禾碌灯、灯盏,香芹、葱和大桔等。像桥头镇东江村,每年年初三,生了男丁的父亲们都会挑着斗谷篮去老街买点灯用品,回来的时候会边走边放鞭炮,一进村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灯公”回来,浩浩荡荡的“买灯”队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点灯”仪式,东江村村民介绍说:“要一边走一边放鞭炮,回来我们村里后再放大约800米长的鞭炮。还有醒狮表演,仪式非常隆重。”
潮汕吊丁风俗?
1、吊喜灯(点灯笼)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吴川点灯风俗?
开灯礼一般是在新年初几由宗族或庙堂择吉日统一举行,行礼当日添丁人家要备酒肉拜祖先,向祖先“秉告”添丁之事,还要为新丁按世系字辈起名字。村中要在庙堂举行隆重的仪式,为全村新添丁的人家“开灯”,宰猪杀鸡敬拜,向列祖列宗报上新丁名字,自此新丁列入族谱,可以参与分猪肉、分田地。村中还要在庙堂挂上几盏大灯笼,称为“开灯”。
灯笼一般都是竹扎纸粘的1米多高的八角形宫灯,纸上描花画红,贴上吉祥图案的彩色剪纸,里面吊装一个盛满花生油的小碟,作点灯发光之用,使得彩灯光影璀璨,煞是好看。灯下还用红线吊着一个小灯坠,灯坠由红纸包一个两头尖尖的番薯,或者红枣、慈菇、花生,或者一封状元糕或者一块砖头等重物做成。尖尖的番薯、有蒂的慈菇寓意生男丁和有“仕气”, 红枣、花生暗示早生贵子,状元糕寓意事事高就,另外灯坠还可以起稳定灯笼的作用。
同时添丁人家也要在自家的厅堂上悬挂比庙里小一点的宫灯,以示添丁,油灯还要不断添油,以免灯灭。有的地方一家人添一个男丁的只在门口挂一盏灯,也有的地方挂两盏,有的地方一家人添两个男丁会在门口挂三盏灯。
添丁人家开灯日一般都摆开灯酒来庆贺,富裕或大户人家还会大摆筵席,开数台或数十台宴请族人和亲朋好友。开灯酒上要抱小宝宝与大家见面,公布小宝宝的名字,接受宾客的祝贺,有的亲友还给小宝宝送上“红包”,恭祝小宝宝快高长大,成人长进,出人头地。有些人家添丁的翌年不一定摆酒,待到若干年甚至数十年后再择吉日摆开灯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添丁点丁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添丁点丁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