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挽丁是什么风俗,挽丁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2 22:45 点击: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挽丁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挽丁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挽丁是什么风俗?

挽丁一词为江淮地区方言。是江淮地区一般在父母去世后举行的一种仪式,逝世者在被装殓后,操理丧事者会要求过世者的子孙(无儿者可由孙辈)削发(从被削发者头上剪下一缕头发,用红纸包裹,盖棺时用钉钉在棺盖下)表示为逝者的继承人。“挽”有“哀悼”、“祭祀”之意。“丁”有人丁之意,意为家庭中能继承家业的男子。该词可理解为祭祀祖先的后人,也可理解为祭祀祖先的一种活动或过程。逝世者若无儿孙,可由侄孙辈代行此礼,也表示此一族有后人继承。古时儿孙为继承家业,确立在家族中的地位常常为此事大动。

潮汕吊丁风俗?

1、吊喜灯(点灯笼)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葬礼习俗?

习俗都有:

1、出殡日起三天圆坟的习俗。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

3、哭丧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挽丁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挽丁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