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正月十八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正月十八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正月十八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八,讲究“4要,4不要”:
4要
1、要大扫除,开门纳财
2、要吃饺子
3、要落灯吃面条
4、要开工大吉
4不要
1、不要吵架。有道是“和气生财”,吵架会带来一年的不顺!
2、不要散财。正月十八是“收财”和“聚财”的日子,家中财物不要外流,以防破财。
3、不要理发。民间认为头发也代表财运,在发财日最好不要理发。
4、不要洗衣服。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财,发财日尽量不要洗衣服。
正月十八吃什么有讲究?
正月十八是落灯日,习俗是吃饺子。
一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吃饺子即有“招财进宝”的意思;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与盼望。
正月十八的由来?
来历 “正月十八游灯牌,人客无请自己来。”这句俗语流传于惠安县辋川镇侯卿陈氏,说的是侯卿陈氏独特的闹元宵习俗。知道吗,这个习俗相传是明朝皇帝御赐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去年被列入惠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安县县志记载,辋川侯卿陈氏,先祖为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后裔,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出了一位大官——户部主事陈睿,御赐宫鼓就与陈睿有关。
相传,当时皇太后重病,连御医都束手无策,明宪宗朱见深就命陈睿披上黄甲(相当于黄帝的替身),到五台山上香,寻求灵丹妙药,后来皇太后很快恢复了健康,这让朱见深龙心大悦。
次年元宵节,明宪宗在京城举行了特别隆重的游花灯活动,盛况空前。他自己也微服上街赏花灯,经过陈睿府第时,他进门查看,竟发现陈睿在灯火辉煌的堂中独自掉泪。
“佳节热闹,爱卿何故独坐在此掉泪?”明宪宗扶起惊惶的陈睿问道。
“臣一时想起家乡老母,为人子未能侍候左右,岂敢独享元宵之乐。”陈睿伤感地说。
“朕以孝悌治天下,特准陈爱卿每年春节回乡探亲,陪你母亲元宵游花灯!”明宪宗被陈睿的孝德感动。
陈睿赶紧站起来,又后退三步才跪下谢恩:“臣家乡村野,不敢与京城同日游花灯!”明宪宗见陈睿后退三步,就顺势批准:“朕赐你宫廷大鼓,正月十八游乡!”
就这样,此后500多年来,惠安县侯卿陈氏就开始了正月十八闹元宵的民俗,解放后曾中断过,1992年又重新恢复。在2008年7月21日公布的《惠安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名列其中。
北方正月十八风俗?
作为一个北方人,基本上是只要是过节的时候,家里都会煮上点饺子的,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在人们的心里就是必吃的东西,非常重要的存在,尤其是正月十八这样的“发财日”,北方人肯定是必吃饺子的。近几年,由于南北方的融合,很多的南方人也都开始吃饺子了,所以,这已经变成了一项通用的习俗了。
吃面条。
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再吃圆子等明年。这句话是意思是说,到了落灯这一天,人们要迎接新的开始。这时候,都选择吃面条。寓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是一帆风顺,顺顺利利,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月十八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月十八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