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七习俗迈门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七习俗迈门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月初七七夕节:看民间都有哪些风俗1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晒衣
广东人初七的风俗?
1.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汉族民间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2.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3.吃盆菜
在广东江门、新会、鹤山、开平等地,每逢“人日”到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人日菜”,有的地方也俗称“吃盆菜”,以祈求新春平安大吉、丰衣足食。
4.吃及第粥
吃“及第粥”象征吉祥如意、步步高升。“及第粥”的主要材料是猪润(猪肝)和猪肠,润者富润之意,而“肠”音与“长”同,也就是长生富贵之意。大家都希望人日,富润长寿。
古代女子迈门槛有什么讲究?
右脚先迈
在民间门槛是表示宾主之礼的象征,所谓登堂入室,体现了主人对宾客的重视。而客人跨过门槛进入厅堂,头需要低下来,看自己的脚步防止磕碰,这是对主人的尊重。有句俗语讲“折了门槛便无内无外”,说明门槛是家庭秩序内外有别的礼制界限。在佛教中,过门槛讲究更多。男性过门槛的时候需要先迈左脚,女性则是右脚。
不要踩到门槛
门槛只能一步跨过去,是不可以在上面踩的,在我国古代,踩人家门槛是对宅主的不尊敬的行为。而古代女子有裹脚的习俗,因此在跨门槛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行事。大多数地方的新娘进门注意事项是要求新娘子绝对不能用脚踏在门槛上,这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因为传统礼俗会认为这是对主人不尊重的一种表现,而且新娘子如果踩踏了门槛,会被理解踩了丈夫家的威风,因此,新娘子进门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不要踏在门槛上,也要注意不要被门槛绊住了脚。
走无门槛之门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门槛是有地位尊卑之分的。古代女子地位比较低,在女子结婚的时候都不能从正门里面进,更加的不能去踩门槛。要她们从后门进,后门是没有门槛的,所以在大婚的日子,新娘都要从后门里面进入,走没有门槛的门,就不会担心踩到门槛之后的不吉利后果了。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娶的二房她们必须得走后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七习俗迈门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七习俗迈门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