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趣的中国习俗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趣的中国习俗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
1、端午节传说,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2、金江圣母三姐妹,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二十五日,是金江三姊妹的本主节。
3、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的故事。
4、大禹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5、后羿射日,后羿为了拯救人类,张弓搭箭,射掉了天空中多余的九个太阳,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贴春联——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以后的过年人们就都贴春联了。
关于民风民俗的5-6个小故事,短文形式的,急急急?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的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年兽的故事我还能写出两个过年时的风俗。?
年兽故事一:
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的声音,故shu名年兽。时日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帖红纸(后来逐渐改为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赶走年兽。当年兽被赶走以后,人们总是会高兴的互道:“又熬过一个年兽了。”慢慢的就有了过年的说法,也由此出现过年的习俗。
一个关于春节习俗的故事二——年兽
从前,有一种怪兽,名字叫“年”。一到除夕,年兽就从海底爬上岸,吃人和家畜,闹得鸡犬不宁,人人提心吊胆。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大家纷纷带着牲口躲进山洞。这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走进村里。一位老婆婆对白胡子老爷爷说“年兽就要来了,快进山洞躲躲吧”。白胡子老爷爷说“没关系,我住在这里,我不会怕年兽的,我要让年兽怕我”。晚上,年兽闯进村里,走到老婆婆家,看到门上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怪叫一声,冲进院子里。这时,院子里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冒着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色衣服从屋里走出来,朝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跑。白胡子爷爷一直追年兽到大海边,年兽躲进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里的人回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贴上了红纸,路上堆着红色的爆竹。从那以后,所以人都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每到春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看烟花、穿新衣,热热闹闹地过大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趣的中国习俗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趣的中国习俗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