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沙湾飘色是什么,广州飘色习俗的由来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4 12:51 点击: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州飘色习俗的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广州飘色习俗的由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沙湾飘色是什么?

沙湾飘色是流传于广州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广东各地流浪艺人每逢酬神庙会,便打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称“赛声”或“彩色”。

后来发展成为马匹上装扮的“马色”、水上装扮的“水色”,而装扮在托上由多人抬着++的称为“飘色”。

沙湾飘色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坐在上面的表演者叫“飘”,下面的是“屏”。“屏”和“飘”靠一条经过掩饰的细小的色梗(由飘色艺人精心锻造的)铁枝(钢筋)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某一个故事的片断,一组造型称为一板飘色。

广东飘色介绍?

飘色是广东白话的称谓,指在元宵节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的游街活动的统称。

飘色也是农民祈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企盼丰年的原始祭神求福活动。

为什么说广东“沙湾三月斗飘色”?

沙湾飘色是广东省沙湾镇本土特色的汉族民俗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影响全国。它集合了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汉族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由沙湾北帝诞迎神赛会娱神节目发展而来。清中叶至民国初年达到全盛,改革开放后复兴,内容与技巧经历了三次大创新。现村中仍存有一百多年前的色柜和色梗。传统的沙湾飘色活动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举行,由乡中各坊里轮流组织,每次出20-30板色,以八音锣鼓伴奏,在主要街巷巡游表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州飘色习俗的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州飘色习俗的由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