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间习俗玩脸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民间习俗玩脸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京剧戏脸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看戏时也是在欣赏地戏脸子(即地戏面具)。
图中的地戏脸子武将,连头盔一起雕刻,再配上可以活动的耳翅,构成一个整体。表现手法上夸张突出,刻工精细,特别在眉毛、眼睛、嘴的刻画上表现出独到的性格特征。民间艺人将地戏脸子概括为文将、武将、少将、老将、女将五种脸谱,称为“五色相”。头盔和耳翅的装饰是安顺地戏脸子的突出特征。男将头盔上多以对称龙纹装饰,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有的四五对,有的多达九对。女将的头盔多用“凤盔”,纹饰有“双凤朝阳”、“凤穿牡丹”等,有些还装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地戏队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玩脸是什么意思?
玩脸意思是用手抚摸脸面的部分。
因为脸是一个人的表面形象的重要部分,有不同形状的脸蛋,例如四方大脸盘子,鹅蛋脸,瓜子脸,苹果脸,畸形脸,刀巴脸等等,另外摸摸表示轻轻的抚摸,摸摸脸表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和爱意的表现,同时流露出对一个人的爱护。
戏曲文化说:傩戏的特点有哪些?
傩戏面具的意义何在
傩戏
傩戏,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名称不一,如傩堂戏、端公戏、师道戏、僮子戏、地戏、关索戏等。
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称“跳傩”,场面多伴以锣鼓。
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间习俗玩脸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间习俗玩脸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