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南有哪些民间习俗,河南迷信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5 09:01 点击:32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迷信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南迷信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南有哪些民间习俗?

偷斋灯

偷斋灯,是郑州很古老的一种习俗,在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都是要蒸馍的。家长就会留出来一块面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蒸熟了之后,在里面倒上一些食用油,放上一根捻,点燃放在门前的神龛或者是家里牌位前,以感谢神佛对家里一年以来的保佑,又名为斋灯。

这种习俗在五六十年之前是比较流行的,那时候比较穷,很多家庭都吃不饱,更别说孩子了。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偷那些斋灯,以充饥。因此,也就有了偷斋灯的习俗。

送灯

每到过年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夜灯长明。尤其是在农村,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一二十年前,每家门口都会摆上蜡烛,那时候点炮都不用带火柴、打火机。最近几年,三十晚上都会开灯,亮到第二天,所以就算在外面浪一晚上,也不怕摸黑回家。

而在南阳,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也要让自己的先人过年。三十晚上,人们会将纸扎成的灯笼送到坟上,亮一晚上,好让先人也一块过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阳很多地方已经舍弃了这种做法。

破五

除了正月不可以剃头之外,河南驻马店以及很多地区还有一个破五的习俗,指的就是正月初一到初五之间,有很多事儿是不能干的。比如不扫地,在我们家这边,扫地是会把财神和一年的福气扫走的,所以再脏都不能扫。

同时,也不能动土、泼污水,更不用剪刀,以避免刀剑之灾,也有怕破财之意。还有一些针啊线啊的都是不能用的,不过,这几年却越来越不计较这些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

祭灶

在河南,腊月二十三有祭灶的习俗。而这习俗据说是来自于一则传说故事,古代有一对夫妇,因家中贫寒,不得不让儿子去煤矿。后来,由于思念儿子,老汉前去看望,路上遇到了一个光脚片的人,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得知其受阎王指使,要去收一百名矿工,老汉便祈求放过自己儿子,光脚片答应并且要求他不许告诉别人,老汉答应了。

河南风俗的来历?

、龙抬头节(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2、端午节(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 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 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3、过小年(六月初六)。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迷信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迷信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