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潮汕拜阿婆的由来,过年潮汕拜床婆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5 13:12 点击:9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潮汕拜床婆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潮汕拜床婆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潮汕拜阿婆的由来?

夏历七月初七日,民间称为“七巧节”、“牛朗织女相会日”,但在潮汕地区,人们只称此日为“阿婆生(床脚婆)”,并相继祭拜她。

阿婆,相传乃古时(或曰宋代)潮汕的一位妇女,因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街坊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又有一套独特的本领,而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连皇帝也很器重她。

因当时宫中有一皇子(有说是宋仁宗)出世不久,便日夜啼哭,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想不出好办法,皇帝老子更是乱了套。遂张贴皇榜招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子。应者寥寥,且俱不中用。消息很快就传到这位潮汕妇女的耳中,她便决定上京试一试。

因为皇太子也是人,并没有什么难调教之理,况且幼儿疾病也并非可怕。说来也是,皇太子在她的悉心护理和调教下,病也好了,人也规矩了,不再吵闹啼哭了。皇帝老子一时龙颜大悦,便御驾亲临,想加封于她。正在喂哺护理皇子的她,不知皇帝驾到,一时慌乱了手脚,情急之下便一头躲进皇子眠床底下,顿时昏了过去。等到皇帝知晓,她已气绝了。皇帝深为痛惜,遂嘉封她为少年儿童的保护神,主管人间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并尊敬地称呼她为“阿婆”(民间俗称为“眠床脚婆”)。

相传阿婆是在七月初七日死的,是日按理应是忌日,但民间却称此日为阿婆成为神的生日(民俗讳死)。这一天,有孩子的家庭,便将阿婆的灵“请”至家中供奉祭拜,一直供奉到孩子虚龄十五岁,于这一天(七月初七日)举行冠笄仪式(称为“出花园”)时为止。出了“花园”也就不用再拜阿婆了

潮汕床脚婆的由来?

床头婆婆,潮汕人称为“床脚婆”或“公婆”;是一种民间信仰,如今在大城市已罕见,只有小地方仍保留这种传统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在潮汕地区,则称为“初七仔”,在潮汕民间认为有专门照看孩子的神,俗称:阿婆,而七月初七是阿婆的生日,所以比平时的祭祀更加隆重,有的地方还在这一天举行潮汕独特的+++——“出花园”。

拜婆母由来?

潮汕民间祭拜公婆母,由来已久,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盛行。公婆母在母亲的心目中,是儿女的保护神。为了使孩子出生后易养,一生顺顺利利,妇女在生下孩子后的第二天,便在床上设“公婆母”牌位,一般是在床上摆上一个簸箕,用一只粗瓷碗,点上三炷清香,摆上二碗饭,一刀猪肉,几个果品和二只染上红色的鸡蛋。一切准备完毕,便由母亲抱着婴儿跪拜。以后,逢年过节,都要在床上祭拜公婆母,保佑孩子年年平安,岁岁快乐,吉祥如意。直到孩子十五岁“出花园”。农历七月七日,相传是公婆母的生日。这一天拜公婆母较隆重,十五岁的孩子拜过后,便是成年了,俗称“出花园”。公婆母在潮属地区非常受信仰和崇拜,衍沿至今,相沿承袭,成为民俗。

潮汕地区父母希望孩子平安的习俗拜婆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为了使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过去潮汕地区地方流行一种“拜婆母”的习俗,过年、元宵、七月初七、冬至,每年要四次祭拜“婆母”,农历七月初七是“婆母生”,祭拜当然更庄重了,虽然仪式上有点迷信,但是父母对小孩儿平安的寄望,是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是希望晚辈平安幸福,远离灾难,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也是父母甜蜜的负担,从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宝宝的身上寄托了父母无数的希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潮汕拜床婆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潮汕拜床婆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