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莆田过年习俗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莆田过年习俗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莆田春节起源?
在莆田,大年三十除夕夜,叫做岁,初四夜叫做大岁。
这有历史原因的,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有一次,莆田人在三十高高兴兴准备过年时,倭寇杀了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戚继光摔兵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导致年没过成,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
在莆田,初二这天是不串门的,嫁出去的女儿一般也不回娘家的,因为在明朝,这一天大家在治丧(当然,现在新社会,这些习俗渐渐的有在改变)。等到了初三,大家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得更隆重。这个习俗就这样被莆田人代代相传下来,直到现在和以后。
莆田春节的习俗由来?
莆田人会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
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扩展资料:
莆田的元宵节:
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才结束,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闹元宵,节目丰富多彩,盛况赛过春节。元宵,是指新春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晚,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亦称“上元节”。
莆仙各地到处建有宫、庙、社、坛,每个里社均按古时划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还有“总元宵”、“末夜灯”等活动,系较大社庙集中举行的大型元宵绕境活动。体现出莆仙文化所独有的强烈内聚力和乡土气息。
福建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的来历?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一次,莆田人在高高兴兴过年三十时候,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
因为年三十没过好年,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的更隆重。于是,这个习俗就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莆田大年初四由来?
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莆田过年习俗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莆田过年习俗的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