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庆太湖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安庆太湖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庆有哪些习俗?
贴春
联
春联蕴含日子永远红红火火之意,除此之外,它还渲染节日的喜气。腊月三十那天,太阳下山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一些乡村人家不仅在门上贴,还会在仓房、猪圈、牛栏、厕所和窗子上贴。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年饭请祖
大年三十,在安庆的农村地区还保留有辞岁、祭祖、接灶神的习俗。辞岁就是到祖坟前去挂纸、烧香、祭酒、放炮、跪拜。晚上祭祖的,有的上宗族祠堂,也有的在自家中厅堂内点烛烧香来祭拜祖宗。城区虽不搞迷信活动,但过年点烛、放鞭炮、吃团圆饭还是很普遍的。吃团圆饭也有很多讲究,吃饭前会贴春联,吃饭时菜要做得丰盛,鸡肉鱼土特食品齐全,吃鱼要多留一点或整个不动筷子,寓意“年年有余”。吃饱时碗里又有意剩余一点,叫“有吃有剩”。吃完团圆饭还有守岁的习俗,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家家户户都要通宵点灯。
再往前数,腊月二十四,安庆人称为“小年”。过小年的傍晚,屋内灯火通明,包括牛栏、猪圈、厕所等地方都打开灯。然后,桌上摆好菜,饭,斟几杯酒,再在户外烧几刀草纸,燃几炷香,放一挂鞭炮,磕几个头。有祠堂的家族,祠堂内供有祖先牌位、遗像。族中年长者带着家小到祠堂内燃上一对蜡烛,再敬香、烧纸、放鞭、磕头。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 当然,既然有请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炸圆子
圆子意味着年年岁岁全家团团圆圆。安庆民间凡是为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圆子必会登场。做圆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山芋粉、香油及葱、酱油、鱼或肉等佐料。圆子炸得又大、又松柔,香味可口。在一些乡村,村民们还会把炸好的圆子送给他人,相互尝尝不同的味道。
安庆春节习俗?
1、抛头狮
“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习俗,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其中,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
2、玩旱船
每逢正月十五,在合肥城乡还常常可看到玩旱船的习俗。旱船的“灯芯”为女性,玩旱船的主角是艄公,随旱船扭来扭去,配合着锣鼓节奏,不时地哼唱小调。唱词多望风采柳,即兴发挥,幽默、诙谐,为当地节日街头最为逗引看灯人的一道风景。
3、亳州大班会
亳州的大班会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又类似折子戏。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纷纷登场,闹闹攘攘。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4、高跷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汉族民俗舞蹈的一种形式,艺人们腿绑高跷,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
5、颍州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师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成。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场”“前后翻”“后空翻”“自由摆”等技巧与难度并重的动作。
安庆过年的习俗?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含“平安吉庆”意。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一、请祖
腊月二十四,安庆人称为“小年”。过小年的傍晚,屋内灯火通明,包括牛栏、猪圈、厕所等地方都打开灯。然后,桌上摆好菜,饭,斟几杯酒,再在户外烧几刀草纸,燃几炷香,放一挂鞭炮,磕几个头。有祠堂的家族,祠堂内供有祖先牌位、遗像。族中年长者带着家小到祠堂内燃上一对蜡烛,再敬香、烧纸、放鞭、磕头。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 当然,既然有请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二、炸圆子
圆子意味着年年岁岁全家团团圆圆。安庆民间凡是为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圆子必会登场。做圆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山芋粉、香油及葱、酱油、鱼或肉等佐料。圆子炸得又大、又松柔,香味可口。刚出锅的圆子最好吃,外酥里香,不过品尝这道美食可别性急,小心烫伤了口腔。不同的圆子滋味也不一样,鱼圆子鲜美,藕圆子和胡萝卜圆子清甜。另外,还有肉圆子和糯米圆子,也是安庆人偏爱炸的圆子。在一些乡村,村民们还会把炸好的圆子送给他人,相互尝尝不同的味道。
三、贴春联
春联蕴含日子永远红红火火之意,除此之外,它还渲染节日的喜气。腊月三十那天,太阳下山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一些乡村人家不仅在门上贴,还会在仓房、猪圈、牛栏、厕所和窗子上贴。
四、开大门
除夕之夜“守岁”至零点之后,选择一个吉时,由家主开门放鞭炮,是为“开大门”。安庆人对大年初一的开大门很讲究。开大门的寓意是:开门纳财财盈门,抬头见喜喜满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庆太湖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庆太湖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