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温州有哪些风俗习惯,温州十大民间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6 23:30 点击:6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温州十大民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温州十大民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温州有哪些风俗习惯?

回答:温州有哪些风俗习惯

1、顺百家宴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清河逃难到此,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圆酒。

2、太公祭

太公祭是浙南人民尊明开国元勋、政治家、文学家刘基为“太公”,在其出生地文成县南田镇举行的以家族祭祀为主,间偶有由地方政府公祭,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远、形式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

3、陈十四信俗

陈十四娘娘名“进姑”,亦名靖姑,福建古田县临水村人。生而聪颖,幼悟玄机。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正月十四日出生,故名陈十四。生前由于除妖护民,催生扶幼,人们膜拜为女神。

温州人忌讳什么?

1.打碎碗盏

在温州人眼中,打碎碗、盘等,是不吉利的。如果是孩子不慎打碎了,大人都会赶快说一句“岁岁平安(碎碎平安)”,以此化解这一禁忌。

2.盛饭不能只舀一次

每次帮家里人盛饭,爷爷总会习惯性地来一句,舀2次。

如果真的吃的少,那空舀也要舀一次。也就是说,用饭勺盛一勺实打实的米饭放入碗中,再用饭勺盛一勺空米饭放入碗中。总之,就是不能只舀一次。

因为盛一次的饭,是给死人吃的。盛第二次就算是空的,也必须要有盛饭的动作,代表年年有余。

3.筷子不能插在饭上

吃饭时,如果中途需要放下筷子,长辈都会提醒我,筷子平放在桌子上,放好。当然,也可平放在碗上或者托盘里,就是不能直接插在米饭上。

至于原因嘛,温州人的风俗习惯。筷子插碗里的行为是用来祭奠祖宗和去世的人的。

4.初一十五不收账,不结款

初一十五,不是每个月的1号,15号。而是农历的初一和农历的十五。如果你初一或者十五去要钱,温州人认为非常不吉利。说不定还会骂你几句。

初一是一月之首,温州人觉得如果在初一的时候,口袋让人掏了,会导致一个月都被“掏空”。

温州过年有哪些习俗?

01 腊制年货 农历十二月初,各家准备过年,忙于储存制作过年食物,以腊货为多,俗称“腊月”。 在温州,通常会将猪肉、鸡、鸭、鱼等制作成腊货备用,有酱油肉、酱油鸡、熏鸡、鳗鲞等。

02 捣年糕 用糯米掺些籼米,炊熟,放在石臼中捣制,然后做成各种形状。 

浙江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温州十大民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温州十大民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