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端午节最短的十首诗,关于端午习俗的短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6 23:56 点击: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端午习俗的短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端午习俗的短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最短的十首诗?

                  答: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十首短诗:

1. 端午安康——杜甫

2. 煮粽子 ——刘禹锡

3. 婉约龙潭——王之涣

4. 昔时之人——李贺

5. 垂杨骛尾 ——白居易

6. 榴花仕女——刘禹锡

7. 登楼赋雄词——天宝瑞应

8. 阻风金到地——周邦彦

9. 缨带翎攒蒿——赵嘏

10. 端午存闱——柳永

解释:

1. 端午安康: 杜甫祝贺端午节,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宁的祝愿。

2. 煮粽子: 刘禹锡描绘了端午节制作粽子的热闹场景。

3. 婉约龙潭: 王之涣描述了龙舟比赛以及周围观众的欢乐气氛。

4. 昔时之人: 李贺通过对古人的描述,展示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其历史渊源。

5. 垂杨骛尾: 白居易描绘了垂柳如尾的风景,象征端午节的美好时光。

6. 榴花仕女: 刘禹锡以榴花喻仕女,展现了节日人们的雅致生活。

7. 登楼赋雄词: 天宝瑞应描述了端午节期间的戏楼盛况。

8. 阻风金到地: 周邦彦描绘了端午节庆理时新色彩艳丽的自然景色。

9. 缨带翎攒蒿: 赵嘏描绘了端午宴上人们头戴菖蒿及佩玉带的盛景。

10. 端午存闱: 柳永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家人、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拓展内容:

这些诗篇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对端午节的感悟和体验。同时,端午节还包含了许多其它习俗,如佩艾蒿、菖蒿、水香包等。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有关屈原投江身亡的故事。整个节日有着丰富而鲜活的文化内涵,通过诗歌、艺术、民间传说等方式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五首关于端午节的诗有主旨比较短的?

[ 唐 ]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翻译: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有感:看来端午挂艾草驱邪古今都流行

第二首:减字木兰花·竞渡

[ 宋 ]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个是描写端午划龙舟比赛的场景,热闹非凡,是不是感觉就是在你家乡划龙舟时也是这种场景呢!

第三首: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第四首:和端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端午习俗的短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端午习俗的短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