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壮族的民间风俗是什么,壮族民间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16 23:58 点击: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壮族民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壮族民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壮族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1、文化艺术

歌谣是壮族民间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的歌谣种类繁多,有古歌、酒歌、情歌等。歌谣格律形式,有短歌、勒脚歌、俳鉴和叙事长诗等。其韵律都是腰脚押韵、有别于汉族诗歌押韵,这是壮族诗歌特点。

2 .居住

壮寨村寨多是依山傍水,多楼居,属干栏式建筑。房屋构造形式有二,在黔东南地区,壮家房类侗族模式,木质结构,多为四列三间搭偏厦。

3. 服饰

居住在黔南的壮族服饰与当地布依族基本相同。一般青年男女多穿普通服装,尚有部分妇女还常戴一端绣花的挂胸围腰,扎辫子盘于头上,或加戴各色头帕,显出民族特点。

5、节日

壮乡节日活动,多是文娱或宗教迷信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有壮年、牛神节、六月十四或七月十四节。

 壮族的民间风俗: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壮族在春节的时候会做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都吃不完。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习星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满族新媳妇不能同公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旁边吃饭时,媳妇要在旁伺候,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敬,不孝。

壮族有什么习俗?

壮族的习俗有:壮族三音、壮族会鼓、壮族嘹歌、“三月三”歌节、牛魂节、歌圩、歌会、蛙图腾与蚂节、六郎节、陇端节。

壮族三音

壮族吹打乐三音,是流传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片壮垌的福堂、永丰等一带。这种吹打乐在壮垌红喜、白喜的日子或场所选择不同的曲调吹打演奏。

壮族会鼓

壮族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壮族人民独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马山县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的功能是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因敲起来气势磅礴、热血沸腾,渐渐成了民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一直流传。经过申报,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嘹歌

壮族嘹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壮族嘹歌因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是一种流传于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古老山歌。它主要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壮族嘹歌蕴含着壮族人民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壮族人民智慧、文化与民俗的结晶。

“三月三”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打造的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开展1000多项欢庆活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壮族民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壮族民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