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立夏要称体重是哪里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立夏要称体重是哪里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立夏称体重的来历?
有一种说法,“立夏称体重”的习俗是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
相传,三国时司马昭消灭蜀汉后,在立夏那天封后主阿斗为安乐公,还当着一批蜀汉降臣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表示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保证阿斗年年体重不减,以示未受亏待,从此“立夏称重”的习俗渐渐就在民间形成了。
关于阿斗的,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的儿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加多少,这样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然后写信向诸葛亮回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也有人说,“立夏称重”的习俗其实是从明清流传下来的,当时的社会还是以壮实为美,但夏季天气炎热,使人消耗大的同时还会影响人的食欲,这就容易让人掉膘。
一些有条件的人家,为了身体健康防止体重变化过大,会在立夏这天称重,等到立秋后再称一次,通过进补将丢失的体重补回去。
1 ,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有关。
2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农民们要在立夏这天开始耕田,因此要称一下自己的体重,以计算在田间劳作时需要的体力。
此外,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民们也会在此时进行一些祭祀活动,需要保持身体健康。
3 现在,立夏称体重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传统,因为此时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开始加速,身体水分变化也比较大,称一下体重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同里立夏习俗?
1.小孩的体重在立夏日里是一定要称的。
镇上的老人们说,小孩在立夏日称人,还可以防止“疰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镇上的不少店家已有磅秤,可老人们还是依照老传统,将自家的小孩带到地货行,用大杆吊秤称之。
2. 立夏这一天,油氽豆腐干是必吃的。
在立夏日里,这些店摊可忙开了,全都搭起了“行灶”,灶膛里的硬柴向外吐射着红红的火苗,只见店摊上的人将乳白色的臭豆腐干生坯逐一放入沸滚的油镬里,须臾工夫,一块块黄澄澄、香喷喷的油氽臭豆腐干便出现在镬子上的竹蒸架里。蘸点镇上达顺酱园的辣酱,鲜红加金黄,真是色香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
1、立夏日,同里人要吃青蚕豆、甜酒酿和麦芽塌饼,谓之“尝新”;
2、架起大秤称人,还不准小孩坐门槛,据说可防“疰夏”;
3、立夏前后,给新出嫁的女儿送夏衣、凉席、凉帽、凉伞、蒲扇、枕头等,俗称“送夏衣”。
立夏为什么要“秤人”?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曾将少主刘阿斗,交赵子龙送吴国,请孙夫人抚养。孙夫人精心照管,第年立夏都秤一次体重,书告诸葛亮,以表心迹。后人依次,相沿成俗。
民间认为,人称后不会“疰夏”。秤时秤锤只能向外移,不能向内移,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如称得数逢九。要加一斤,因九是心头数,不吉利;逢百也要加一斤,因百斤为担,谐音为“上当(担)”也不吉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夏要称体重是哪里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夏要称体重是哪里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