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月十五的来历与习俗卡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八月十五的来历与习俗卡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
一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二,习俗:中秋节,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中秋节的来历动画片儿童版?
一、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和传说?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多种说法,下面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1.纪念嫦娥奔月:相传夸父追日,不幸被烤死,在临死前将太阳交给后羿保管。后羿得到太阳后,为了防止它落入坏人手中而藏在身上。一天,后羿不在家,村民趁机闯进去,被后羿发现后,怒斥他们是“盗火贼”,并口吐珠子将他们击退。不过,后羿功力渐失,珠子用尽,只得将太阳拋向天空。为了纪念后羿,人们便在这一天赏月、食月饼。
2.祭拜月神:据说在古代,人们认为每个月圆之夜都会出现神秘的月亮女神,她会用月光滋养人们,赐予生命和健康。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对月神进行祭拜。
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主要包括:
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月,人们通常会在院子或者平台上摆放桌椅,在美丽的月光下,一家人欣赏明月,并品尝美食。
2.吃月饼:中秋节也是品尝月饼的好时间。月饼的外皮是油脂酥脆的,内馅则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而不同。除了传统口味外,如莲蓉、豆沙、五仁等,还有现代创新口味,如巧克力、冰淇淋、芝士等。
3.玩梁祝评弹: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地区,中秋夜还有一种特别的传统活动——听梁祝评弹。梁祝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感人故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月十五的来历与习俗卡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月十五的来历与习俗卡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