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方各个地方春节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方各个地方春节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北方的春节习俗?
1、祭祀。在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准备好贡品祭祀已故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希望他们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
2、贴春联。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
3、贴挂贴。过年贴挂贴(又叫桃符)和贴春联一样,五颜六色的挂贴给春节增添了喜庆。
4、贴年画。北方人喜欢在春节时张贴年画,给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5、扫旧。新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
6、守岁。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7、放鞭炮。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
8、拜年。北方人有晚辈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小辈们三五成群地到长辈那里拜年问好。
9、扭秧歌。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
各个地区春节的习俗?
北京春节
除了一般年俗外,老北京过年最有特色的习俗就是庙会啦。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重庆春节
在重庆过春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而提到年夜饭,重庆人则必须吃汤圆。汤圆数量也有许多讲究。正在读书的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上班族一般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重庆人大年初一不出门,守在家里。而且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亲戚之间轮流吃饭。饭后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内蒙古春节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 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早上,男女老幼穿上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 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平安。初一到初四,人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才到亲友家拜年。
北方过年习俗十条?
北方人过春节的习俗
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
2、赶年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临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中置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
3、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在大扫除的同时,有些家庭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购置更多的东西,也代表了除旧迎新。
4、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5、杀年猪
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6、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儿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有的人家还会在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方各个地方春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方各个地方春节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