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宵节要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元宵节要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走百病、舞狮子、逐鼠、迎紫姑、送灯等习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元宵节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元宵习俗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1、元宵节一定要吃一碗元宵,意味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2、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灯汇聚街上,令人目接不暇。点燃花灯,伴随美好的愿望放入河中或是飘散在空中,祈福许下愿望能实现。
3、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元宵节一定要吃一碗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但寓意都一样,意味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2、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灯汇聚街上,令人目接不暇。点燃花灯,伴随美好的愿望放入河中或是飘散在空中,祈福许下愿望能实现。因此,元宵节也称为“灯节”。
3、猜灯谜。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4、耍龙灯。
即舞龙灯,演时由七至九人分节手持撑杆举起龙体,碎步起跑,动作多变,有“蛟龙出水”、“蛟龙漫游”、“蛟龙戏水”等多种舞法,有时龙口还会喷火,伴随锣鼓声,场面十分壮观。
5、送孩儿灯。
顾名思义,就是送给孩子们花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6、走百病。
元宵节这天,妇女们相约夜游,看到有桥一定要走过一遍,认为这样能有效祛病,一整年健健康康。
7、祭门、祭户。
相传祭祀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宵节要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宵节要有什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