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雁习俗都送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送雁习俗都送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送雁河南规矩?
闰年送雁。
中原地区,登封、新密、新郑、荥阳、巩义等地,在每到农历的闰月年之际,出嫁后的闺女回娘家给父母送雁的习俗。过去密县称“华” 是古代中原“华 夏”的核心。在这里自古就有闰月之年,闺女回娘家给父母送雁 ,送红腰带祛灾避难、以防灾星的民俗。
在袁庄郭庄村横岭脚下,阴家世代做生意,利用闰月年趋利避害的心情,人们的孝道之情,早年开始在当地做雁礼的礼馍。改革开放以来,袁庄雁礼馍的第七代传人阴丙礼,儿子阴铁亮,将制作雁礼馍这种方法进行改进,由面雁馍、蛋,改革生产了面包雁、蛋糕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种类,将这种传统的民间礼俗,变成了工厂化,走岀了一条非遗项目开发创新,非遗传统和现代加工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之路。
送大雁有什么讲究?
在以往,正月十六娘家人要接外嫁的闺女回门,闺女去娘家,就要带上大雁,寓意着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的意思,回来的时候,娘家会回赠外甥用面做的狗,咱当地不是有句俗语吗,叫“外甥是姥娘家的狗,吃完就走”,就是说外甥也是自家的孩子,希望外甥平安健康,多来外婆家走动的意思。
河南送雁馍有什么讲究?
六月初一送。
在河南一些地区,流传着:“六月初一过小年,家家新麦送雁馍”的风俗。雁馍就是发面制成的像大雁模样的馍,每到六月初一,出嫁后的女儿便用新面粉做成雁馍,送给娘家。
大雁定期迁徙、往返有期、不忘故地,由此会让不少女性以雁自喻,寄情于雁,用“雁馍”来诠释自己虽然出嫁了,但仍然心系娘家,忠情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一种情感。“送雁馍”既是一种地方的民俗特色,也传达了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正月送大雁可以提前吗?
闰月送雁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送的。
从民间的传统习俗上来看,每逢农历闰月年,出嫁的女儿都会在闰月的前一个月送大雁瞧娘家。
但因为大雁是属于非常珍贵的,因此旧时人们就用面制成大雁形状,借以闰月年求吉利、祛瘟疫,为父母消灾。
什么时候送大雁?
——正月十六
之所以正月十六送大雁其实和一个故事是有关系的。
据传,冬天里的大雁叫声凄厉,它叫唤起来就意味着收老年人,即死老年人。为了逢凶化吉,说是把大雁馍吃掉就消灾了。
所以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年,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必带大雁馍。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说大雁是候鸟,每年都要飞去飞回,无论飞到何处,都要回到原栖地,其实这个也是暗喻女儿永远不会忘记娘家故地,思念远方的父母,感谢养育之恩。
有的大雁馍上还蒸有几个雁蛋或小雁,那是指女儿已有后人,并且幸福美满,代代传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雁习俗都送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雁习俗都送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