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送雁河南规矩〈送雁习俗新密〉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8-01 12:31 点击:220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雁习俗新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送雁习俗新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送雁河南规矩?

闰年送雁。

中原地区,登封、新密、新郑、荥阳、巩义等地,在每到农历的闰月年之际,出嫁后的闺女回娘家给父母送雁的习俗。过去密县称“华” 是古代中原“华 夏”的核心。在这里自古就有闰月之年,闺女回娘家给父母送雁 ,送红腰带祛灾避难、以防灾星的民俗。

在袁庄郭庄村横岭脚下,阴家世代做生意,利用闰月年趋利避害的心情,人们的孝道之情,早年开始在当地做雁礼的礼馍。改革开放以来,袁庄雁礼馍的第七代传人阴丙礼,儿子阴铁亮,将制作雁礼馍这种方法进行改进,由面雁馍、蛋,改革生产了面包雁、蛋糕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种类,将这种传统的民间礼俗,变成了工厂化,走岀了一条非遗项目开发创新,非遗传统和现代加工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之路。

送老雁习俗?

老家送老雁的习俗是这样的: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所以选在正月十六,我想应该取自十五过后,春节已经远去。家乡有句老话叫“过了十五,年已远走”这时已出嫁的女孩子也就有时间回娘家看看了。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河南送雁馍有什么讲究?

六月初一送。

在河南一些地区,流传着:“六月初一过小年,家家新麦送雁馍”的风俗。雁馍就是发面制成的像大雁模样的馍,每到六月初一,出嫁后的女儿便用新面粉做成雁馍,送给娘家。

大雁定期迁徙、往返有期、不忘故地,由此会让不少女性以雁自喻,寄情于雁,用“雁馍”来诠释自己虽然出嫁了,但仍然心系娘家,忠情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一种情感。“送雁馍”既是一种地方的民俗特色,也传达了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河南送雁是什么意思?

河南送雁是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典故,表达的是别离的悲愤之情。
据传,汉武帝曾派遣大将军霍去病领兵征战,在战地上他写了一封送雁书,希望家人能够收到,并表示自己必然会胜利归来。
然而,送出去的雁却回到了原地,让他十分伤心。
传说中,这里的“送雁”即是指写出的信件,也就是“送别”之意。
河南送雁,也被用来形容分别之苦,尤其是对于白领阶层、留学生或移民而言,因为工作或者生活需要而与亲人、朋友暂时分别的时候会经常使用该词。

一说“闰月年送大雁,闰月父母活一千, 闰月鞋,闰月穿,平平安安一万年。” 按照民间说法,每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雁”送鞋,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古代提亲要送大雁,这是提亲之礼。因为雁是最忠贞的动物,配偶去世了,另一只雁会终身不嫁不娶,称为“孤雁一世”。提亲送雁,即以大雁象征婚姻的忠贞。

正月送大雁有什么讲究?

送大雁是在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用面粉蒸制大雁馍,待正月十六女儿回娘家送给父母亲,寓意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的意思。

而女方父母则回送外孙子、外孙女用面蒸成的蛤蟆、小狗、小老虎之类的小动物,说是为避灾防病。因此,也有人把正月十六称为“娘节”,意为看望娘的节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雁习俗新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雁习俗新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