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送老雁习俗〈安徽的习俗正月十六送老雁〉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8-01 13:52 点击:1145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的习俗正月十六送老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安徽的习俗正月十六送老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送老雁习俗?

老家送老雁的习俗是这样的: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所以选在正月十六,我想应该取自十五过后,春节已经远去。家乡有句老话叫“过了十五,年已远走”这时已出嫁的女孩子也就有时间回娘家看看了。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正月送大雁有什么讲究?

送大雁是在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用面粉蒸制大雁馍,待正月十六女儿回娘家送给父母亲,寓意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的意思。

而女方父母则回送外孙子、外孙女用面蒸成的蛤蟆、小狗、小老虎之类的小动物,说是为避灾防病。因此,也有人把正月十六称为“娘节”,意为看望娘的节日。

正月十六送大雁的意义?

寓意祝福父母健康长寿的意思。

据传,冬天里的大雁叫声凄厉,它叫唤起来就意味着收老年人,即死老年人。为了逢凶化吉,说是把大雁馍吃掉就消灾了。所以,每逢正月十六,女儿回娘家必带大雁馍。另传,因为大雁是候鸟,每年都要飞去飞回,无论飞到何处,都要回到原栖地,暗喻女儿永远不会忘记娘家故地,思念远方的父母,感谢养育之恩。有的大雁馍上还蒸有几个雁蛋或小雁,那是指女儿已有后人,并且幸福美满,代代传承。每到元宵节,赶集上店的人为了既省事,又孝敬父母,特意到集市购买大雁馍,一般购买总要一对,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安徽正月送大雁什么意思?

送大雁馍是安徽淮北地区的传统习俗,女儿出嫁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直到二月二,都要给父母送大雁馍。关于送大雁馍的习俗由来已久。

  农历二月初二,皖北地区多称“龙抬头节”。很久以前,沿颍河一带在二月二前后,常见有大雁起落在河岸,久之,有人把这种现象与“龙抬头节”联系在一起,有了“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的谣传。说二月二这一天是老龙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不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大馍蒸制成雁状,让女儿送给老人,老人吃了大雁馍就可以避凶化吉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女儿们都送大雁馍给老人,这一风俗也很快在淮北地区流传起来,以后每逢正月十五一过,女儿们就送大雁馍给父母,以消灾避祸。

  还有一说是,大雁是候鸟,有两个家,就像出嫁女儿的婆家、娘家一样,虽然相隔千万里,但每年都会往返奔波,大雁就是女儿的象征,女儿虽然出嫁了,就像长大的雁飞出了巢儿,但她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仍记得报答父母,那根牵扯不断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不会淡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历二月二女儿送老雁的老风俗,也悄悄的发生了变化。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回娘家的高昂时间和金钱成本,使得送老雁的时间,从农历二月初二提前到正月十五前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的习俗正月十六送老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的习俗正月十六送老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