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中政治民族常识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政治民族常识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族常识中考必考点?
民族常识必考点:
基本常识包括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指的是一个民族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 仪等物质文化等。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1、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民族平等?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3、中国的民族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4、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被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6、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初中政治各民族有什么特点?
你好,各民族的特点如下:
1. 汉族:人口最多,分布范围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主体。
2. 蒙古族: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有着独特的草原文化,善于马术和射箭。
3.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有着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以藏传佛教寺庙和各种文化遗址为代表。
4. 维吾尔族:信仰+++教,以手工艺品、音乐、舞蹈和饮食文化为代表,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5. 哈萨克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善于骑马和射箭,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6. 壮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如龙船节、火把节等。
7. 瑶族:以山地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音乐、舞蹈和服饰,如瑶族舞蹈、瑶绣等。
8. 彝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如彝族歌舞、彝绣等。
9. 苗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有着独特的苗族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如花山节、苗族歌舞等。
10. 满族:有着独特的满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如满族龙舟、满族皮影等。
各民族习俗及寓意?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泼水节,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节:拉鼓节是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中政治民族常识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中政治民族常识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