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送祝米有什么讲究〈山东送米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8-02 11:01 点击:160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东送米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东送米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东送祝米有什么讲究?

山东送祝米一般时间是:第五天或第七天(县城一带忌七日)娘家备米、面、鸡蛋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抚慰,称“送粥米”,或作送祝米,又称送米、送汤米、送糖米、送米糖、下汤、送乳汁米、看欢喜、吃面、吃大面、做日子等。

滕州风俗:送粥米也叫“送月米”。一般男孩出生后20天,女孩18天,并要定双日子,假如赶着算逢单日,也要错开,提前或拖后1天。姥姥必前往,姥姥不在,由舅母替代,还有舅舅。舅舅大都充当姥姥的脚力,脚力人数根据送去东西多少而定,东西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

和平常与亲邻交往情况而不同。亲邻送的东西多,粥米也较丰厚。20世纪80年代后,大都用拖拉机或三轮车前往,同去的还有出嫁的姐、妹、姨、姑等。东西要有米、白面、挂面、鸡蛋、红糖等,只有鸡蛋要单数,其余要双数。

另外还要送几块色彩鲜艳的布料,每块3~4尺不等,给婴儿作穿衣用。有的给男婴儿缝制虎头枕。装满后,上边用彩布蒙住,用红攀鞋带子扎紧。

另外带1只红色公鸡和1只母鸡,鸡脖子上系红布,红关绳拴住母鸡,女婴留下公鸡,男婴留下母鸡。留下的鸡以后出售可换回布料给婴儿做衣裳。回去的鸡,放开继续喂着。

亲戚朋友,特别是产妇的娘家,前来祝贺添喜,谓之送粥米,或作送祝米,又称送米、送汤米、送糖米、下汤、送乳汁米、看欢喜、吃面、吃大面、做日子等。在六日、九日或十二日送粥米时,设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友。

通常亲友和乡邻在看到挑红或者收到喜面后,就要给产妇送些鸡蛋、面粉、小米、点心等礼品,在过去这即是人情,也带有邻里相助的性质,除主家叫去陪客外,一般就不再吃请了。有些地方,主家要回赠几个红鸡蛋,以表谢意。

山东月子送米的讲究?

在山东有“送粥米”的风俗。所谓“送粥米”,就是出嫁的姑娘生产了孩子以后,婆家会派人来“报喜”。娘家得到消息后,要准备一些礼品、送到婆家去贺喜。

生孩子是个喜事儿。怀孕叫“有喜”,生了孩子叫“得喜”(生男为大喜,生女为小喜),把消息告诉亲友叫“报喜”。旧时,在鲁西南地区,报喜的人要背着一个梳匣(女人盛放梳妆品的木盒子),匣子里装着红皮鸡蛋,和一本书或一朵花儿。放书的生的是男孩,放花儿的是女孩。

收到喜讯的娘家人,要张罗着准备鸡蛋、面粉、小米、点心等给产妇补养身体用的礼品。还有给新生儿的用品,如童衣、童鞋、童帽、虎头枕、小被子,甚至童车等。在早年间,这是人情,带有互助的性质。

在送粥米时,有一种特殊食品,叫做焦饼。焦饼的做法是:用盐水和面,烙成薄薄的面饼,上面撒上芝麻,用铁鏊子炕出一层淡淡的焦糖色,吃到嘴里焦酥香甜,且可较长时间的保存而不坏。

旧时,在农活忙时,产妇的三餐有时会不及时。到时候,产妇冲上一碗红糖水,就着焦饼吃下去,就是一餐、可保证营养和奶水充足。

由于山东各地的口音存在差异,“送粥米”的习俗不同的地区、也有称“送族米”或“送宗米”“送祝米”的。旧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写到过该习俗。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山东人,书中讲述的是发生在山东的事情。此书第六七回,得知应伯爵的小妾春花生了个儿子后,吴月娘说:“他恁大年纪,也纔见这个孩子,应二嫂不知怎的喜欢哩!到明日,咱也少不的送些粥米儿与他。”

另一部家庭小说《醒世姻缘传》的故事背景也是在山东,其中的第二五回有这样一段:“这一年,狄员外又生了一个女儿,因是七月七日生的,叫是巧姐;薛教授又生了一个儿子,十月立冬的日子生的,叫是再冬。彼此狄薛两家俱送粥米来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送米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送米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