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疍家人迎接新娘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疍家人迎接新娘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海疍家的特别习俗?
疍家的喜事习俗大致要经过九个程序:托媒、订婚、择日、担日子、置嫁妆、哭嫁、迎新准备、迎亲、回门。
托媒:按习俗,渔民的子女长到十八九岁后,由父母托媒人介绍对象,由媒人撮合姻缘。
订婚:男方父母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时辰给算命先生算好八字相合,就由媒人向女方家传达,女方父母提出要“身价银”多少钱,若干钱和物,一定要的彩礼是:四鸡、四鹅、四海味(虾米、鱿鱼、八爪鱼、墨鱼)、龙香、椰子、伴郎烛。
择日:订婚以后,由男方家长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时辰八字给算命先生,请其择日成亲。
担日子:成亲日子择好以后,由男方家给女方家送猪肉、鸡、糖子、饼干、茶叶、酒一对、告诉女方成亲的日子。
置嫁妆:女方家接到女儿成亲的日期后,就要预先为女儿出嫁置嫁妆,家庭困难的最简单也要有一套新衣服和单件上衣,叫上头衫,单件叫出面衫,家庭富裕的嫁妆就多一点。
哭嫁:女子在结婚前,有姐妹、婶、姆陪哭,最少哭两日两夜,是哭前辈、哭父母、哭诉离别难舍之情。
迎亲准备:男方在成亲的日期之前,如有上契(认神保平安)的在结婚前一天要去脱契。
迎亲:结婚这天,接新娘的船要船头对船头,渔民与岸上人家不同,不兴三朝回门,把新娘接回新郎家,然后新娘又再回到娘家船上叫回脚宝。对自己的长辈(父母、兄嫂等)斟茶,吃完饭后,再回到新郎船上,渔民习俗、结婚当日不能吃新郎家的饭,就算男女家相距远的,新娘要准备干粮如饼干之类作饭,意思是一日不吃两家饭。晚上坐高堂时,新郎、新娘要跪在地上等那对红烛点完才能起来。
水上结婚的由来?
水上婚嫁习俗便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歌友等几个环节上,以船为交通工具,以咸水歌来贯穿婚嫁活动的全过程。
渔民结婚风俗?
主要风俗:
1、早攀亲
渔民与岸居的农民一样,也受“男孩早攀亲,父母受人敬”、“女孩落地外头人,早有婆家早定心”的传统观念影响,给渔家子女定亲越早越好,十几岁的孩子定亲,在渔民中司空见惯,五六岁定亲的也常有,甚至有抱“童养媳”及指腹为婚攀“胎亲” 的。
2、出帖
渔家的“出帖”,是女家在男家提亲后,出示写有女子芳名和生辰年月的年庚帖(渔家俗称“草帖”),交媒人送达男家。
3、合婚
男家媒人拿到女子的年庚八字后,即会送至男家船上,将帖子压在伙舱内灶头上的香炉底下,以“占卜”。如果三日内船上未见死蛇、死鼠等不祥之兆,一切平安,即可请人占卜双方“八字”,是否“合婚”(意为双方婚姻是否相合)。如“相合”,称“占应”,则可正式议婚;如不合,则将草帖还给女方,称“还帖头”。也有女方“出帖”后随即要还的,称“讨帖头”,双方均自愿,不受约束。一旦合婚,渔家的婚约关系就初步确立。
4、请媒
请媒,渔家也称“待媒”,即男家为向双方媒人示谢,择日在船上宴请媒人。待媒时,还要同时宴请双方亲友,称为“吃待媒酒”。渔家通过吃待媒酒的形式,作为将双方婚约关系向外界公开的一种特殊方式。
5、纳青
即古“六礼”之“纳征”。也就是下聘礼,渔民婚礼中的纳吉也如此,都备有礼帖、礼品、礼金等。礼帖用红纸做封套,上写“双喜”、“全福”、“百年好合”、“花好月圆” 等婚礼口彩。
6、送通讯
渔家的“送通讯”即古“六礼”中的“请期”,吴地称为“送日子”。男家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占卜后,择定迎娶的“吉日良辰”,通知女方,女方同意即正式确定了迎娶日子。太湖渔家也会于婚前数月,告知女方婚期,此时必备“胡桃五斤、枣子六斤、云片糕两条”,渔家俗称“五桃六枣包僚(你)糕(高)”,同时送上银元、银手镯、各色布料等聘礼,俗称“堆大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疍家人迎接新娘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疍家人迎接新娘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