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客家迎接立春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客家迎接立春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时候告春?
明年2月5日为立春
赣南、闽西地区的客家人习惯将立春这一节气称之为“交春”。客家的“交春”不包括立春节气的三侯(五天为一侯),而特指立春日“春”到来的时刻。
交春之时,客家传统习俗需家家户户放爆竹相迎,闽西三明客家更对天礼拜,名曰“接春”。这一天,当立春时刻到来时,赣南客家人那怕是在半夜,人们也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以示迎春,接着便摆春酒,吃春卷,旧时还要耍春灯,相互庆贺。
广东立春有什么风俗习惯?
1、广东立春有迎春的习俗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2、广东立春有咬春的习俗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广东立春有拜春神的习俗
客家的春神即古老的句芒神,是众神中主管农业的天神。客家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族群,对春神格外崇拜。接春三明客家的拜春神习俗名曰“接春”。交春之时,耕读之家在大门上张贴“迎春接福”、“春到家兴”、“春到福临”等红纸条幅以表迎接春神。立春时节在每年公历(亦称“西历”)2月4日或2月5日,也就是在客家人“老历年”的前后。立春在过年之后称作“年里春”,立春在过年之前称作“年外春”。报春所谓报春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立春的来历和习俗?
1.立春的来历:
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2、立春的习俗
游春(探春、++):指人们为了迎接立春,自发组成++队伍。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
立春接春仪式?
“迎春”“接春”是立春的主要活动。人们在立春前一日就会开始着手准备,通常会准备一株留有竹尾的小青竹、一束春花,在竹尾处将三张折成长条形的纸,外加红纸一条、香三支连同准备好的春花扎在一起,把青竹立在房屋下埕(庭院正前方的空地上),用以迎春。
有的人家还会在中堂贴上写有“新春大发,福随春至”或“福临君子宅,春至吉人家”等吉利辞句的红纸。
到了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我们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掐时准点焚香鸣炮接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客家迎接立春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客家迎接立春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