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中国各个地区端午节习俗不一样〈端午节的习俗南北差异〉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8-12 12:23 点击:118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南北差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南北差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中国各个地区端午节习俗不一样?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但因为自然风土与人文环境的差异,端午节在南北方也有着显著的区别。“南咸北甜”:端午食粽,几乎是全国统一的习俗。可是对于粽子的口味,南北方却存在着巨大差异。甜粽子好吃还是咸粽子好吃?

这是每年端午节人们争论最多的话题。在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口味多是南甜北咸,而偏偏在粽子上是完全颠倒的——北方吃甜粽,南方吃咸粽。

“南舟北柳”:南方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运交通非常便利,所以每逢端午都会举办一些精彩刺激的龙舟比赛。北方在端午节则常踏柳赋诗,现在逐渐演变为踏青出游,部分地区端午节还会举行驰马射箭或打马球等活动。

“驱毒辟邪”:古人有云:“午为阳,重午为至阳。”便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但南北方的方式有着明显差异:南方人习惯把朱砂、雄黄、香药等装在漂亮的香囊里,然后挂在身上保保佑平安;北方则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相同的习俗如:画额、拴五色丝线、放纸鸢等。

个人认为造成习俗不一样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习惯不同,比如四川人吃的粽子多用糯米和饭米混合,加入腊肉颗颗,再放进只有四川人才喜欢吃的花椒,和匀后用箬竹叶子包成圆锥形,煮熟而食;河南人吃的粽子多用糯米和饭米混合,加入红枣和匀后用箬竹叶子包成圆锥形,煮熟而食。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的习俗南北差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南北差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