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近代民生变化〈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8-17 12:08 点击:132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近代民生变化?

(1)物质生活:服饰——断发易服

饮食——西式餐饮出现并逐步为老百姓接受

居住——西式住宅不断增加

社会风俗:妇女解放——废止缠足,倡导婚姻自由

婚丧礼仪——由铺张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平等风尚渐浓

(2)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车、自行车

电车、公共汽车、

轮船、火车、飞机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邮电通信建设

电信事业:电报、电话

(3)大众报业的发展:西人办报——国人办报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电影、电视

中国传统婚俗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婚俗研究   摘 要:在一个人一生中婚姻是头等大事,与之对应的婚俗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寄托和希望。透过婚俗我们可以追寻古老的人们对婚姻怀有的敬畏之心和重视之情。通过婚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的发展而繁衍子孙后代,更多的是对于两位新人步入人生另一个新阶段的祝福和期望。婚俗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风俗之一,透过婚俗可以窥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传统婚俗;民俗;文化;礼俗

  婚俗可以概括为一切与婚姻相关的风俗都是属于婚俗的范围之内,这就包括了在缔结婚姻过程中有关于婚姻的寓意、风尚、礼节、仪式、习惯等诸多方面。婚俗的形成受到不同阶段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人民思想意识、群体审美观点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婚姻中某些特殊的风俗也受到原始的生存方式、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影响。

  “婚姻”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到: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由此,婚姻二字古字为“昏姻”或“昏因”。古代婚姻的含义大概有三层,一是指嫁娶的仪式,二是指夫妻的称谓,三是指由婚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婚姻礼仪,男子于傍晚娶女子,女子因男子而来,一嫁一娶,按照一定的婚礼形式,先要迎娶才能称之为“妻子”,只有举行过一系列婚姻的仪式男女之间的结合才能得到社会和家庭认可。“婚姻”作为事实一定是早于“婚姻”二字出现的。

  中国古代婚制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也同时存在一夫多妻的多偶制。一妻多夫制则是原始对偶婚的遗风,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仍存在这种婚姻制度。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只是存在于个别少数民族中,不能视为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常俗。

湖南岳阳结婚的风俗?

婚 嫁

传统婚嫁,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重早婚。嫁要有六个礼:

纳 彩:媒人提亲,经女方同意,男方备彩礼相亲,表示求婚之意。

问生辰:女方出“八字”,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纳 吉:男方纳礼完聘,即可订婚。

纳 征:订婚后,结婚前男方向女方“过大礼”,用台盒送食品、衣物、首饰等。女方可用衣、帽、鞋等作回礼。

请 期:男方用红帖书婚期,征求女方同意。

迎 亲:新娘出嫁坐红轿(再婚的坐青布轿),结婚先一天的晚上男方行闹轿礼,新郎穿礼服坐于轿内,由四人抬着摇晃。在轿内轿外用醋浇在烧红的卵石上,以示荡涤污秽之意。新娘坐红轿到男家,首先在大门口停放,打火罐。西乡则要行“拦门礼”,礼毕,引新娘下轿入室,然后举行婚礼,拜天地,拜祖宗,新郎新娘互拜。拜堂后分大小,拜长辈,然后入洞房吃交杯茶。晚间闹洞房,要吃抬茶,说赞叹词。婚后第三天新郎偕新娘去岳家,谓三朝回门,也有春节回门的。民国时期,县城还流行文明婚礼。

解放后,贯彻执行婚姻法,男女自由恋爱结婚。不讲聘礼,不讲嫁妆。婚前男女双方同至当地政府进行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之后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以糖果、水酒招待客人。50年代开始,机关单位举行集体结婚仪式,后又兴旅游结婚。80年代以后,旧有的婚嫁习俗又开始抬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