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民国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重大改变〈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8-17 12:41 点击:14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新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新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国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重大改变?

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 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3、 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 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

4、具体表现: (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中国的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变化不大。)

①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②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

③出现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如 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

④人们可以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影等。

⑤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

(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演变

1、 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2、1865年,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开始发展。(洋务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哪些新风尚?

衣服的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动乱,这也使得服装的变化更加迅速和明显。中山装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服装改革,最有名的是中山装旗袍。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的五颗纽扣代表了中国的五个民族,袖口的三个纽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义,大衣的四个口袋代表着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其独特的政治意义,迅速被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所接受和普及。

旗袍,是汉族妇女在穿着上吸收了西方的服装风格,并不断改进和塑造。旗袍是清代齐人袍,是贵族服装,现代意义上的旗袍,出生于20世纪之初,它在三四十年代很流行,是中国女装代表。

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是“中餐”,有北有南、民族分裂。大米通常在南方吃、以海鲜为主,北方人的饮食是通心粉、以肉为主,少数民族的美食以汉族和汉族为代表。,此外,中餐又分为八大菜系。1840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把西方烹饪技术引进中国。西餐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常用原料入桌,有食品厂经营西餐。

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子、换衣服、废除缠足等法律,婚丧礼仪从单调乏味的无知变成了朴素的文明。

易穿

孩子们先去美国,因为辫子,被美国孩子嘲笑,他们剪下辫子,很容易穿。1881从中国撤军的命令,穿西装是一大罪过。这是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对辫子与服饰的认知。编织西装是重大犯罪,这层镣铐束缚着身体,它束缚了我的思想。

废除缠足

实际上女人缠足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体现,女人从属于男人,依赖男人,缠足大小已成为男性评价女性美貌的一种不正常尺度,它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文人描写和推崇的对象,这种对女性身体的破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新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新变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