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靠人节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靠人节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徽桐城人走亲戚顺口溜?
桐城东北一带的农村集市有个顺口溜:“一四七去三岔路,二五八到其林桥,砂子岗是三六九,孔城老街天天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分别是指逢到农历的相应日子,农民可以去有集市的地点自由贸易,除了孔城老街,现在已基本没有集市了,其他三个地方至今遵循老集市时间几十年没变。
“家住桐城黄草尖,来不见日头去不见天”,说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桐城深山区黄草尖的生活环境,那里人出来要起早、回家要摸晚,现在的黄草尖交通方便,风景秀丽,茶叶飘香。
关于风土民俗的:很小的时候,农历春节,总要听说这么一个顺口溜: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初四拜母舅,初五初六拜丈人。说的是桐城人拜年风俗,和别处不一样,除了桐城,好像在别的地方正月初二都是好日子,拜重要长辈的,但桐城除了南边的新渡、双港,正月初二只到上年有人去世的亲友家,除此千万不要到别人家去,否则可能招来一顿骂。
桐城“六大怪”:三月初三吃野菜,三十六岁白裤带,胎盘瓦罐树下栽(即“埋”,因为忌讳此字,故说“栽”),椒椒叔叔分不开,拜年都要把糕带,水芹送到京城卖。三月初三一般都要吃蒿子粑;民间认为人到三十六岁是个“节”,为了顺利过完这一年,穿白裤带,意为“白过”;桐城人大多地方叫叔叔为椒椒,传说是因老宰相张英的笔误而把这称谓改过来的;拜年一般要带两条糕,一条人家会让你带回的,叫糕(意为“高”)来糕去;泗水桥的水芹菜特别嫩,口感好,因而受人喜爱,近些年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级饭店了。
阿德昂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
泼水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举行。节日当天,人们手捧竹水筒,依次往雕龙画经的水槽里倒水,缅怀先辈的恩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关门节期间,要求青年男女们自我约束,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开门节期间,未婚少女都要到佛寺烧香敬佛,感谢佛爷开启爱情婚姻之门。
烧白柴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晚举行,节日当晚,众人将佛像“请”到白柴堆旁,点燃柴堆,人们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僧侣为大家诵经祈祷,保佑德昂人吉祥如意。
两个少数民族的习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其中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省交汇处。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人。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主要节日有: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开始禁日的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等。
服饰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主要聚集在内蒙古和外蒙古,原来是游牧民族,现在逐渐转化成定居的生活方式。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饮食习俗: 蒙古民族饮食讲究,品种多样。传统饮食以奶食、肉食为主,粮食为辅;现在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大为增加。牧区中奶食、肉食和粮食差不多"三分天下"。半农半牧区以粮为主,肉乳为辅,农业区中肉乳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少得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靠人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靠人节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