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样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怎样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1、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民风民俗?
- 2、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
- 3、谈谈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理解?以及怎样弘扬?
- 4、在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民风民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由此说明,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上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就意味着对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践踏。我国刑法第14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其实质就是从法律上保护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那怕是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
尊重传统节日和其背后的习俗,到每个节日时,尽量按习俗行事。 例如,中秋节时,晚上尽量出去看看月亮,吃点月饼,给孩子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元宵节时,吃点元宵,看看元宵晚会,去灯展看看。 端午节时,包包棕子吃,念念离骚,怀念一下屈原。 春节时,回老家,跟家人团聚。 实现知行合一。
谈谈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理解?以及怎样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在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有些民俗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有些民俗已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同以前有所发展。所以,对于已经消失的,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或恢复,有些可以出现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只是出现在历史博物馆中即可。
对已正在发展的,我们要结合实际进行继承和发扬,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样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