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4节气的食物和习俗惊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4节气的食物和习俗惊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惊蛰吃什么主食?
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3月5日左右。在惊蛰时,人们一般会食用新鲜的春季蔬菜和鱼类等食物,同时也会食用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此外,人们还会喝一些清热解毒的汤品,如冬瓜排骨汤、芦笋蛋汤等。
红薯:多膳食纤维、高钾高钙
玉米:高膳食纤维、多维生素C、多B族
籼米:多钾多硒
做法
惊蛰时蔬杂菜饭很是简单,
优质新鲜的食材不需要复杂的烹饪,
也不需要高超的烹饪技巧,用简单的“蒸”就可以。
惊蛰的来历和故事?
1、惊蛰的由来是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这个时节会响起春雷,在土里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后来为了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被改为了惊蛰。
2、惊蛰的故事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嘉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浪百川走西口,正是惊垫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抖柄指甲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特点:
1、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2、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3、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4、害虫出没
《千金月令》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也就是说惊蛰雷响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这个节气是蚊虫等开始活跃的时期,经历过一个冬季,惊蛰这天,大家可以用艾草等将死角等处熏熏,清除污邪之气。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4节气的食物和习俗惊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4节气的食物和习俗惊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