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的时间、习俗和诗句是什么?
中秋节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释义: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宋·晏殊《中秋月》 释义: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4、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唐·司空图《中秋》 释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5、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释义: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中秋节的习俗: 1、观潮 观潮所看的河流,是有名的钱塘江。观潮的风俗最早兴起在汉代,唐宋时期,已经到达了顶峰。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2、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3、烧塔 烧塔活动从下午开始准备,先是把几个土砖摆成一个圆形,圆形的大小则决定着堆塔的高度。两块土砖之间各在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积好。随后堆瓦片,直到堆至塔顶。 烧塔时,先要向塔底土砖留下的一个“火门”里面放柴。当整个塔身被烧得通红,堆塔的瓦片都被烧得通红透明时,也被称为“红塔”。 4、吃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5、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三首古诗。?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习俗: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古诗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