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超短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超短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北京过中秋节的习俗短50字?
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虽然中秋之夜刚过,一轮满月仍寄托人们心中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愿。自古以来,各地的中秋节都带着一些地域特色,而老北京的中秋节也有着特别的京味传统和习俗。
中秋节北京的中秋,又俗称为“八月节”或者“果子节”。中秋节前的三五日,前门外和德胜门内的果子市便开了,果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东四牌楼的“东文美斋”饽饽铺。


每年农历八月份起,每个老北京“饽饽铺”就开始出售应时糕点——中秋月饼。旧时京味月饼最常见的是“自来红”“自来白”和“团圆饼”。

琳琅满目的兔儿爷摊子




民国时期,北京厂甸的“兔儿爷”摊
京城的“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明代就已风靡京城,清代“兔儿爷”最为流行。
中秋之夜,老北京的家里都会摆上个“兔儿爷”,或赏玩或跪拜。至今,在一些节日庙会上还能见到“兔儿爷”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京韵文化的元素之一。

中秋之夜,旧京民俗是家中女眷“拜月”祈福。

老北京每户家庭都要在中秋节设坛拜月,供“月光马儿”,供桌上须摆上在果子市买到的新鲜水果。

图为中秋节一个普通北京人家正在祭月,五贡后挂着的就是“月光马儿”
京味中秋的重头大戏,便是八月十五夜晚的“拜月”。老北京每户家庭都要在中秋节设坛拜月,供“月光马儿”,也就是印有“太阴星君”及“玉兔捣药”的纸像。
民间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供月仪式开始时,家里的男人都不叩拜,而女眷们则由女性长辈带领,按照辈分,依次叩首行礼。除了“拜月”,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一种叫“武玩”,到湖边,看月光投映在水中的样子。
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7、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的习俗超短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超短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