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秋节贵州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秋节贵州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贵州有哪些风俗?
龙舟节
龙舟节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贵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因此,过端午的习俗也和端午节本身的习俗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贵州的汉族过端午节,其民俗活动和其他省份的汉族没什么两样,各家都会用糯米包成三角粽粑(也就是粽子),同时备酒菜用以祭祀。人们也会到野外采摘艾草、菖蒲悬挂在门上,喝雄黄酒,以此健体避邪。有的家庭还会采百药煎水洗澡。据说端午节时无闲草,山上野草都是药,都可防病、治病。手巧的妇女用小布片包住一些草药做成香包,挂在小孩胸前防病。晚饭后,大家相约一同出去游玩,这叫“游百病”,意思是游一游不生病。同时还有端午吃“杏”的风俗,说是“端午吃个杏,一年到头不生病”。

除了汉族,贵州的土家族也过端午。据说,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而巴人是一支在商周时期活跃于今四川达州、重庆等地区的族群,并与古蜀国相邻,巴人在夏朝时建了巴国,国都最初是夷城(今湖北恩施),之后迁到了丹山(今四川叙永)。在历史的长河中,“大聚居又小杂居”的土家族人,形成了过端午的民俗文化。
在贵州沿河,“端午”被俗称为“端阳”。“端阳”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是“小端阳”,五月十五是“大端阳”,对于土家人来说,两个端阳都很重要,因而,他们至少要过两个“端阳节”。而在某些土家族地区,甚至要过三个端阳,分别是五月初五的“头端阳”、五月十五的“大端阳”和五月二十五的“末端阳”。
沿河的土家人过“端阳”,较为注重的是“小端阳”。这一天,除了要包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到江边祭祀外,还要在自家的堂屋祭祖烧纸,这和汉族民俗相同,估计是民族融合中形成的习俗。而不同的是,在祭祀时,土家人要将堂屋打扫干净,堂屋香火的大桌子上从外向内,摆放三盘不同的荤菜,三盘粽子(粽子要去掉粽叶),三杯酒,三双筷子搁在粽子盘上,筷子头向内。而在堂屋的大门外左侧,还要摆放一杯酒,三种不同的荤菜和粽子盛放在一个碗内,碗上摆放一双筷子。堂屋内外都要摆放香烛纸钱,一般香烛先点燃,家中男主人在堂屋内拿着纸钱朝大门外作揖三个,再向堂屋内香火作揖三个,就开始烧纸钱了。祭祀完毕后,一家人才能围坐在一起吃饭,在此之前都是不准先吃饭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贵州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贵州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