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或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或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和传说?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多种说法,下面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1.纪念嫦娥奔月:相传夸父追日,不幸被烤死,在临死前将太阳交给后羿保管。后羿得到太阳后,为了防止它落入坏人手中而藏在身上。一天,后羿不在家,村民趁机闯进去,被后羿发现后,怒斥他们是“盗火贼”,并口吐珠子将他们击退。不过,后羿功力渐失,珠子用尽,只得将太阳拋向天空。为了纪念后羿,人们便在这一天赏月、食月饼。
2.祭拜月神:据说在古代,人们认为每个月圆之夜都会出现神秘的月亮女神,她会用月光滋养人们,赐予生命和健康。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对月神进行祭拜。
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主要包括:
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月,人们通常会在院子或者平台上摆放桌椅,在美丽的月光下,一家人欣赏明月,并品尝美食。
2.吃月饼:中秋节也是品尝月饼的好时间。月饼的外皮是油脂酥脆的,内馅则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而不同。除了传统口味外,如莲蓉、豆沙、五仁等,还有现代创新口味,如巧克力、冰淇淋、芝士等。
3.玩梁祝评弹: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地区,中秋夜还有一种特别的传统活动——听梁祝评弹。梁祝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感人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简单介绍?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1、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2、习俗:早在唐朝,中秋节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这些民俗。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1]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或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或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