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潮汕元宵节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潮汕元宵节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潮州元宵节风俗?
1、潮州元宵节风俗
吊喜灯(点灯笼)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在潮州元宵节的习俗有游花灯,赏花灯,还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有些地方还有灯谜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地方要吊喜灯,做灯桌的传统习俗,做灯景冲是家里有新添的成员才用的。
以花灯展为主,不仅吸引了海外回国的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同故乡亲人观赏花灯,欢度新春佳节,还受到有关报刊和电视台、电台的重视。这一盏盏精致的花灯,上下争妍,水天焕新,令人留连忘返,撩人情怀
潮汕人过元宵的习俗作文【至少500字】?
内容提要: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为“元宵节”,俗称“十五夜”。潮汕的元宵节期间,城乡各地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各位听众,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为“元宵节”,俗称“十五夜”。元宵节刚刚过去,但节日的欢快气氛还萦绕在我们的周围。今天的《工夫茶座》节目里,继续给大家介绍潮汕地区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听众朋友,在潮汕地区的不少地方,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礼俗,结婚不久的新娘在丈夫家过第一个元宵节时,不论是否怀孕,都要按结婚当天的衣饰打扮如初,请宾客再上门看一回“新娘”。于是有好事的小伙子常常在深更半夜结伴上门来“搞乱”,即便这样,新郎新娘也笑脸相迎,热情接待,乐此不厌。这是一种婚礼的追忆仪式,好让夫妻重温新婚甜蜜日子,珍惜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携手结伴走完人生历程。有些乡村,所有新娘则要在元宵夜由亲友相陪到祠堂祭++明,以祈求今年能生男孩。祭拜之后要绕堂一周观看祠堂里的灯笼,之后走出祠堂观看堂前的“皮影戏”。于是人们常借此机会,观看人家的新娘,暗自品头论足。因此,新娘出门前必打扮得漂漂亮亮,同时十分注重自身仪态,以望能给乡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元宵节这一天,乡村的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都会搭起一个彩棚,里面摆上一尊巨大弥勒佛泥朔像。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十分可爱。他的光头、肩、肚脐、大腿等部位都摆上男女“泥喜童”。人们站在一丈多远的竹栏杆外,用铜钱投掷弥勒佛身上的泥喜童。投中者喜童即归其所有,而在一些较难命中的部位,如头顶、耳朵等,命中者则一赠二三不等;不中者铜钱即归摆弥勒佛的棚主所有。这是一项老少都喜爱的活动。据说命中“男喜童”者,今后就生男孩。因此,那些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妻,或是刚娶儿媳妇又急于抱孙子的公公们、奶奶们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投中后,棚主和周围的人就会向他们道贺。他自已更是喜滋滋甜蜜蜜地把“男喜童”抱回家中,认为中了头彩,有好兆头,今年定能早生贵子早发财。如今,这种掷喜童风俗已较为少见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汕元宵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汕元宵节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