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潮汕元宵祠堂点灯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潮汕元宵祠堂点灯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潮汕风俗阿舅送喜灯一般几点?
一般从正月十一点到正月十八点。
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花灯习俗?
中国民俗活动。灯火在祀神礼节中是作为光明喜乐的象征。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又叫做“吊喜灯”。
潮汕吊丁风俗?
1、吊喜灯(点灯笼)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潮汕四大节?
潮汕的习俗有:盂兰盆节、中秋烧塔、人节、劳热、吊灯习俗。
1、盂兰盆节
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
2、中秋烧塔
中秋烧塔是每年中秋的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用,后门用于拔出火灰。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为稻草及谷壳等,主要由年青人敲着锣鼓到各家收集。
3、人节
人节又称人日、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4、劳热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5、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汕元宵祠堂点灯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汕元宵祠堂点灯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