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冬至来历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冬至来历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冬至的来历或民间传说?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北方,每年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有言之:“冬至临,南汤丸,北水饺”。饺子也被叫做“扁食”,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一事。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在告老还乡时是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耳朵被冻烂了,心里很难过,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得药物施舍给百姓吃,结果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之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人们还粉粉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

时至今日,我也一直相信这个传说,小时候,长辈们也一直这样传说着经历过来的。
冬至节气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逐渐加长,气温显著下降。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是北半球各地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但温度并不是最低的,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过了冬至表示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因此,人们开始“数九”计算寒天。还流传着歌谣哼唱:“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还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2021年的冬至是在12月21日,从冬至开始,寒冷的冬天真正开始了,我们要开始注意饮食,特别是体寒的女性,除了保暖,也要注意饮食,多吃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提高能量抵御风寒。

冬至的由来教案大班?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了解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体验妈妈及家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孩子爱家人的情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饺子的文化,产生包饺子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节日的热闹、快乐气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三、活动时间
2022年12月21日(星期二)09:00——11:30
四、活动准备
幼儿园厨房准备饺子馅、包饺子面,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五、活动地点:各班级教室
六、活动流程
1、早上8:40——9:00,家长在教室里签到(老师播放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2、班主任讲话,欢迎各位家长来参加这次的活动。
3、向幼儿介绍说明今天特色活动的内容:包饺子。
4、包饺子前注意事项: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随着音乐一起包饺子。
(4)场地整理,包完饺子后自由洗手。
5、人员分工
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和孩子擀饺子皮、包饺子、活跃班级亲子包饺子气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冬至来历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冬至来历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