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宁波端午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宁波端午节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宁波人过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宁波,每到端午都有以下风俗:
各区县(市)既有粽子、香袋、雄黄酒的香味,也有挂菖蒲、大蒜头,插艾草,送端午担的旧俗,还有佩香袋、系长寿绳、画额、挂钟馗像、龙舟竞渡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你挑花眼。
宁波端午送什么礼?
按照宁波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女婿送礼要送的礼物因地区而异。在宁波乡下,女婿送礼一般要送两条大黄鱼和一只戆大鹅;在城里,毛脚女婿礼单更加考究,要送大黄鱼、大红袍(时鲜枇杷)、白酒、火腿等。此礼名曰“垫矮凳脚”,意思是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平。
在这份礼单里,送鹅的意思是表明对妻子一生忠贞,因为鹅一生一般只有一个配偶。送大黄鱼象征着财钱年年有余、家庭富贵吉祥。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礼单也有所变化。
除了担中的“六色”雷打不动,有大白鹅、大黄鱼、蹄膀肉、烟、酒及端午粽,其它可酌加到八色、十色,上不封顶。总之,宁波端午节女婿送礼的内容比较丰富多样,但都寓意着吉祥如意、家庭幸福、健康平安等美好祝愿。
宁波地区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宁波地区的端午节来历和习俗与全国其他地方一致
端午节,也叫浴兰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
此外,端午节还有“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和诗人节”等名称。它的来历,究竟是什么,自古以来就有多个传说。
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仍不见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大家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就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后来,世人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屈原,便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了龙舟竞赛。
宁波地方民俗?
祈盼吉祥话春节
农历的十二月廿三,宁波人称之为“小年”。据说这天是灶君菩萨生日,每户人家当晚就要用“祭灶果”供灶君生日,宁波人又把这一也称为“祭灶夜”。其实,“祭灶果”是宁波特有的,它是由冻米糖、脚骨糖、红球、白球、麻球、油果等混合而成。当供桌上的蜡烛快燃尽时,大人就把厨房大灶上神龛里的灶君菩萨请下来,连同一匹“灶马”用蜡烛火苗点着后送上天。然后,马上把“祭灶果”分给孩子们吃。祭灶,按老百姓的说法是要灶君菩萨上天宫后,对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下界降吉祥”。
年前,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谢年”。“谢年”是表示宁波人对大自然的年终感恩,对祖先的告慰,也是对来年吉祥如意的祈盼。“谢年”也叫“谢年羹饭”。一般人家用五个祭盘。祭盘是红色的圆形木盘,比洗脸盆略小,也浅一些。祭盘上的祭品,中间一盘是一只猪头,称为“利市”,是吉利的意思。办不到猪头的用一刀肋条肉代替。另一盘是一只大公鸡,或者是两只较小的公鸡,但母鸡是不用的。以上两盘是熟食,其余三盘是生料:一盘是两条鲢鱼,象征岁岁有鱼(余);一盘是蚶子,象征对本对利;最后一盘是年糕,象征生活年年高,年糕三四条一排,纵横交错地叠起来。桌前摆放香炉和烛台,还放年糕粉做成的“元宝”。桌的四周放酒杯和筷子。整个桌面摆得满满当当的。
正月初一为春节。
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次、次、次”的哑炮,则表示不吉,立即补放一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波端午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波端午节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