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9-22 11:22 点击:152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清明节的由来,以及习俗是什么?

生命文化——清明节

现代的清明节,其实是由历史上的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合并在一起了,因此,清明节的习俗也是传承和糅合了历史上三个节日的习俗。

一、寒食节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携母亲归隐山西介休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遂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持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并祭祀介子推,以寄哀思。因禁火而导致寒食,因此将这天称之为“寒食节”,同时有了祭祀逝者祖先的习俗。

清代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若望历法改革后,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一日之后。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若望历法,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前一日。

二、清明节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祭祀,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冬至之日祭天,夏至之日祭地,春分之日祭日,秋分之日祭月。历史上的春夏秋冬四祭,跟孝道没有什么关系,祭祀的是天地日月,春祭主要是祈祷神州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祭则是在收获之后,感谢天地日月的赐于,酬谢神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礼教的变化,将春祭祭日活动改在了清明节,将秋祭祭月仪式改在了中秋节。

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是什么?

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