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还有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还有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端午节习俗点雄黄酒,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放纸鸢、戴长命缕、饮雄黄酒、食五黄、避五毒、沐兰汤、戴香包、佩豆娘、挂艾草菖蒲等风俗。其中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栓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保安康。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十二个传统节日和风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还有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还有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