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端午节的习俗由来和意义,端午的习俗意味着什么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9-29 16:44 点击:17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的习俗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端午的习俗意味着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由来和意义?

端午习俗非常多,根据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虽然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习俗有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习俗,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在读书的人吃那包裹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偕音,意味着早中状元,现在都喜欢粽子里包肉,蛋黄,绿豆等,随个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时食用的。

2、赛龙舟,端午节最主要的一个习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追赶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了。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上面用绳,珠子作佩带,下面结个流苏,作成各种不同的香囊,现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叶等放在衣柜里除湿,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来表达爱意。

4、挂艾叶草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端午有什么说法?

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说法。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

1. 纪念屈原:这是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因为忠诚于国家,但遭到奸臣陷害,最终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损害屈原的遗体,就用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喂食鱼虾,这就是最早的粽子。后来,粽子逐渐演变成为端午节的一种特色食品,成为人们纪念屈原的象征。

2. 纪念伍子胥:另一种说法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的名臣伍子胥。伍子胥因忠诚于国家,最终被吴王夫差所杀。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牺牲,将端午节定为纪念他的节日。

3. 龙舟赛: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是龙舟赛。传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位贤人名叫老童,他在端午节期间发明了龙舟。龙舟赛是为了纪念老童,祈求他赐予划龙舟的人平安、健康和吉祥。

4. 驱邪避疫:在古代,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驱邪避疫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挂菖蒲、艾叶等植物,并佩戴香囊,以驱邪避凶。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起源和说法有很多种,但其核心主题是纪念、祈求平安、健康和吉祥。这些习俗和活动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的习俗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的习俗意味着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