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北丧葬习俗全过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河北丧葬习俗全过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按中国的传统,老人去世,整个葬礼的流程是怎样的?
中国地域广阔,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此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小编是鲁西南人,我们这个地方,老人去世,按老传统整个葬礼流程是这样的。
现在新丧大多以三天为期,下面按时间先后,详列各项事宜。
第一节:第一天
一、穿寿衣
人病危时,绝气之前,先穿寿衣。夫妇先亡一方的,穿寿衣为单数;夫妇双亡的,穿寿衣为双数。两头见棉,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二、烧背褡
先人在灵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儿女把 事先准备好的背褡搭在门槛上(背褡内装纸钱元宝),点火烧之。同时念叨:金童玉女,前来背褡,西去路上,好生伺候。并呼唤亡人(爹、娘)看好钱褡,该用就用,该花就花,千万不要委屈自己。一路走好,仙界去安家。待烧完背褡后方可举哀痛哭。
三、丢噙口钱
噙口钱是一枚青铜钱,由长子丢入死者口内,为“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
四、放饼子和麸子
亡人已逝,包一包麸子和一包小圆饼分别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时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走到恶狗山,饼子撒两边。”使死者在去阴司的路上一路平安。
五、系绊脚绳
人死后停尸在屋当门灵床上,用一条麻绳捆住两脚,以防炸尸。到辞灵或入殓时,再解开去掉。
六、盖蒙脸纸
用一张白纸盖上脸,从头部向下盖。因死后脸色难看,以免亲人伤心或害怕。
七、放隐身草
隐身草就是一把谷草,呈三角形放在灵床前面。
八、烧倒头纸
意为给死者送钱,亲人痛哭一场。
九、做倒头面
做一碗面条,放在棺头前面,叫倒头面,斜插一双筷子,备死者食用。
十、点长明灯
邯郸市火葬的最新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河北省殡葬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举行殡仪活动和从事殡葬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殡葬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基本建设的整体规划,纳入目标管理。
第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殡葬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殡葬管理机构在同级民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殡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殡葬管理应当坚决实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六条 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为土葬改革区。土葬改革区的划定,由县(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对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他人不得干涉。
河北孝子为什么要挂孝布?
河北文化具有独特的丧葬习俗:
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亦作“带孝”。
戴孝是晚辈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而佩戴的用白布做成的丧葬饰物,最主要部分就是戴在头上的孝,逝者的平辈是不用戴孝的。
除了戴孝,还有“挂孝”。出殡当天,逝者的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们要挂白孝,直系孙辈要挂“花孝”。白孝是长度更长的整幅白布下端挽成绣球斜挂于肩,逝者是男的,孝就挂在左肩,逝者为女性就挂右肩。
按照习俗,儿媳妇挂的白孝是由自己娘家提供(出资)的。直系孙辈所挂的“花孝”,就是很实用花床单(被面)是由娘家、亲戚等提供(出资)的。这些“挂孝”在上身之前要先挂在大街上,书写出资人的姓名,让街坊乡亲看的。所挂之孝,也归挂孝人所有。
一般来讲,逝者的家属希望戴孝的人越多越好,这样显得逝者的家族人丁兴旺,葬礼的场面也壮观。而逝者的族人、亲戚也愿意戴孝,这缘于戴孝可以落得物质上的实惠。过去一直都是物质匮乏,戴孝的孝布是实实在在的新布料,葬礼结束后孝布归戴孝人所有。
根据与逝者的亲缘远近,戴孝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是逝者的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们,就是参与入殓、拿孝棒的人们。第二档是逝者的侄子(侄媳妇)、侄女、外甥(外甥媳妇)、外甥女。其余戴孝的都包括在第三档,包括逝者的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这些外姓人。三个档次的区分,就是孝上面的“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丧葬习俗全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北丧葬习俗全过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