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民间丧葬习俗有哪些,丧葬习俗的两个重要特色是什么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9-30 10:07 点击:145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丧葬习俗的两个重要特色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丧葬习俗的两个重要特色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间丧葬习俗有哪些?

民间丧葬习俗有这些:

1、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民间丧葬习俗有哪些,丧葬习俗的两个重要特色是什么 - 星座运势

2.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 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 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 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社戏中民俗的内容特点?

1.绍兴的祭社,为行按照绍兴的民俗,农民在每年播种或收获的季节都要祭祀土地神,每家每户出钱请戏班子表演,一方面是作为++祈福的封建习俗,另一方面为作为娱乐大众的活动。社戏一般在庙台上临时搭建,一种是建于庙宇大殿前的天井内,另一种筑于庙门的水上舞台,或称“水台”,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中“我们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的意思了。

社戏的举办是为了让“天、地、人、神”之间和谐,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农村组织社戏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按照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安排剧目的目的是强化家族权威;将鬼神加入到农民思想中,有利于调节和管理农村事务。

二、社戏中的婚礼习俗

《社戏》中写道:“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归省了。”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归,女嫁也。《礼记·礼运》中“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男子能娶妻,女子能嫁人。杜甫《新婚别》中也写道“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古人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孩生下来是给以后的夫家养的,娘家是自己被寄养的家,而不是真正的家,所以女子出嫁叫做:归。“归”分为两种,一种是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家看父母;另一种叫做归省,不限于出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

三、社戏中的丧葬习俗

中国人历来讲究慎终追远,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传承至今,是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社戏》中出现的出嫁女儿在扫墓完毕后回家和母亲住几日中的“扫墓”是祭祀的一种民俗活动。中国的很多地方对扫墓都很有讲究,家中的男士在坟前摆放祭品、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家中有人结婚也要去扫墓告诉祖先家中人丁兴旺。在封建思想当中,祭祀与孝道紧密结合的,后辈不给祖先扫墓,被视为不孝顺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丧葬习俗的两个重要特色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丧葬习俗的两个重要特色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