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好年习俗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好年习俗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1、辞年习俗?
- 2、河南过小年有什么风俗?
辞年习俗?
辞年是一种民间风俗,过年前去亲戚家走动叫辞年,过年后去叫拜年,年前年后都非常重视,丝毫不能有一点马虎。
大年三十那天吃完晚饭,孩子们会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到村里的每家每户去辞年,唱着一首辞年童谣,为大人辞别旧年,大人会给每个小孩一些糖果或零食。
除夕一到,就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人们会在家门前或阳台上摆好供桌,祭谢天地,辞别旧岁。
供桌系上了绣花红桌围,桌上摆上用来拜天地与祭祖的物品。零时一到,你就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了。
此时,踏进任何一户人家,映入眼帘的定是缓慢悠然飘着清烟的香火,缭绕悠闲。
紧接着看到的就是各色精致的果盘,造型鲜活的鸡鸭。
“辞年”的祭品十分丰富,花果茶酒齐备,“六斋”、“十味”、线面、龟、团、鸡、鸭、还有“隔年饭”,摆满供桌。
还要摆上“糕粿”,这是一种印成圆形和方形的小米糕,寓意天圆地方。地上的盆里烧着“贡银”。
大人在一旁念念有词,祈祷来年平安。
莆田的传统神比祖宗大,所以祭完“天地”,可以把供桌朝里,这些祭品尚可再用来祭祖宗,无需另备。
祭祖时不用茶酒,但必要增添“菜、饭”,烧的是“银纸”。
莆田人一直葆有的“辞年”习俗,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天地崇拜,也凸显了人们心中祈望永葆平安,丰年足食的小小希冀。
“年华薄暮岁将新,是日家家拂旧尘。
酒果香陈司命醉,燃灯直达帝城春。”
这是描述莆田人家在除夕子时举行“辞年”仪式的一首诗。
河南过小年有什么风俗?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在小年,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大扫除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好年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好年习俗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